梧桐叶坠噪栖鸦,楚客逢僧话转赊。
云外峡桥犹有路,烟中霜树已无家。
远公林下风初动,王粲楼头日未斜。
信我定宽陶令酒,何年丹壑醉流霞。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流寓夔州时所作《秋兴八首》组诗中的第三首。全诗共八句,每一句的译文如下:

梧桐叶落,喧闹的鸦群被惊醒,楚地的客人遇上僧人,谈论起世事的变迁,显得更加赊迟。

云外有一座峡江上的桥,还有一条可以通达的路,烟雾笼罩中,霜树已经失去了家园。

远公在林下,风初动,王粲在楼上,太阳还未斜射。

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宽慰陶渊明的酒量,何时才能在丹壑中沉醉于醉人的霞光?

注释:

①袁特丘:指唐代诗人袁宏道。他与杜甫有过交往。

②噪栖鸦:喧闹的鸦群。

③楚客:指杜甫本人。

④转赊:变慢、变长。

⑤云外峡桥:指夔州城西的瞿塘峡口石桥,为三峡之一,上有“云台”“瞿唐”、“铁柱”等三门。

⑥烟中霜树:指峡江两岸的树林,因雾气而变得如烟一般,树木也失去了往日的色彩。

⑦远公:指慧远法师,东晋时期著名僧人,曾在庐山建寺,后人称其为远公山。

⑧王粲:指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王粲,曾为荆州刘表幕僚,后归刘备。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流寓夔州时所作《秋兴八首》中的第三首。此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象和心境。

前四句写景。开头两句“梧桐叶坠吵栖鸦,楚客逢僧话转赊”,写秋日萧瑟的景色。梧桐叶落,乌鸦啼鸣,使原本寂静的环境更加凄凉;楚地的诗人遇见僧人,谈论起世事的变迁,感到世事变幻莫测,难以预料。

中间两句写远景。“云外峡桥犹有路,烟中霜树已无家”,描绘了夔州城外瞿塘峡口的景色。虽然云雾缭绕,但依然可以看到远处的峡桥;虽然雾气弥漫,但仍然能看到那棵枯萎的树。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抒发感情。“远公林下风初动,王粲楼头日未斜”,这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一种寄托。诗人想象着自己回到了故乡,远公和尚在山林中打坐,王粲在楼头眺望远方。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故乡的回忆,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