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辞枝影便单,烟深沙浅乱离难。
因风恨不寒烧尽,踏月空怜屐齿乾。
却忆题红疑有字,若逢为笠也须冠。
纷纷树上残阳里,正好和云作画看。
【注释】
一叶:一片落叶。
辞枝影便单:离开了树枝,身影孤单。
烟深沙浅乱离难:烟雾迷漫的深处,沙洲浅浅,离别的愁绪难以排遣。
因风恨不寒烧尽:因为秋风的缘故,恨不能让它在寒冷中燃尽。
踏月空怜屐齿乾:踏着月亮,只能空怜自己的鞋底已经干了。
却忆题红疑有字:却想起那红色的花瓣上似乎有字。
若逢为笠也须冠:如果遇到雨天,那就得戴上斗笠了。
纷纷树上残阳里:纷纷扬扬落在树上的夕阳余晖。
正好和云作画看:正好可以与云朵一起作画观赏。
【赏析】
《落叶》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咏落叶抒发自己身世漂泊、壮志未酬的感慨,同时以落叶自比。全诗意境高远,情思凄婉,寄慨深沉。
起句“一叶辞枝影便单”,写秋风吹过,树叶飘落,一片叶子从树上脱落下来,独自摇曳。“烟深沙浅”两句写落叶随风飘零到岸边的沙滩上,它们在茫茫的烟雾中显得更加孤独,而沙洲上的落叶又显得更加萧索。这两句写景极富画面感,将落叶飘零的景象写得栩栩如生。
“因风恨不寒烧尽”,意思是说因为秋风的缘故,恨不能让它在寒冷中燃烧殆尽。这里用“因风”二字,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相联系,使得落叶的飘零更具情感色彩。
“踏月空怜屐齿乾”,踏着月光行走,只能空怜自己的鞋底已经干了。这句诗进一步描写了诗人在夜晚行走时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
“却忆题红疑有字”三句,诗人想起了那红色的花瓣上似乎有字。这句诗通过回忆来表达诗人对过往的感慨。他想到了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但如今都已成为了过去。
“若逢为笠也须冠”,意思是如果遇到雨天,那就得戴上斗笠了。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将落叶比作是人的头发,将斗笠比作是人的头巾,形象地描绘出了落叶飘零的场景。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易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纷纷树上残阳里,正好和云作画看”,写落叶纷纷扬扬落在树上的夕阳余晖里,正好与天空中的白云相映成趣。这里的“画”字用得很妙,它将落叶与天空、云朵相互映衬的画面形容得生动形象,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这首诗的作者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多以写景为主,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意。这首诗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绝句双璧”之一,与王之涣的另一首名作《登鹳雀楼》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