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镜从空出,清光透檐隙。
白白入双眸,并作琉璃国。
中有五色云,隐显镜中错。
四窗常豁然,阳焰生虚室。
古称百尺楼,高广非其匹。
高出九霄上,俯视犹蜗角。
横亘逾八荒,转足失广漠。
远睇彭蠡滨,秋水连天白。
近枕紫霄高,松竹罗其侧。
山晴天气朗,时花爱丽日。
百鸟翔且鸣,高低竟晨夕。
星月绕榱楹,寒空彻几席。
风雨至无时,轰雷震山岳。
瞬息复晴霁,万木光通泽。
时运无古今,观听有荣落。
流览一镜中,双眸自开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双镜楼》。下面是诗句和译文对照:
一镜从空出,清光透檐隙。
白白入双眸,并作琉璃国。
中有五色云,隐显镜中错。
四窗常豁然,阳焰生虚室。
古称百尺楼,高广非其匹。
高出九霄上,俯视犹蜗角。
横亘逾八荒,转足失广漠。
远睇彭蠡滨,秋水连天白。
近枕紫霄高,松竹罗其侧。
山晴天气朗,时花爱丽日。
百鸟翔且鸣,高低竟晨夕。
星月绕榱楹,寒空彻几席。
风雨至无时,轰雷震山岳。
瞬息复晴霁,万木光通泽。
时运无古今,观听有荣落。
流览一镜中,双眸自开合。
译文:
- 一镜从空中升起,清澈的光芒透过屋檐缝隙。
- 明亮的光线进入双眼,仿佛置身于琉璃制成的国度。
- 镜中有五彩斑斓的云霞,时而显现时而隐藏。
- 四面窗户都敞开着,阳光照射进来,照亮了空旷的房间。
- 古代人们称之为百尺楼,它的高度和宽广都不是同类所能比拟的。
- 它比天空还要高,俯瞰之下就像一只蜗牛的角一样渺小。
- 它横贯广阔的天地之间,即使转动脚步也无法感受到它的辽阔。
- 远眺彭蠡湖的岸边,可以看到秋天的水波与天空相接一片洁白。
- 靠近高处可以仰望到紫霄阁,那里松树竹林茂密,环境幽雅。
- 当天气晴朗时,阳光明媚,花儿也更加喜爱这美丽的太阳。
- 鸟儿在天空中飞翔并发出鸣叫声,无论是高是低都在清晨或黄昏中度过。
- 星星和月亮环绕在房屋的梁柱之上,冰冷的月光洒满整个房间。
- 风雨没有特定的时刻,雷声轰鸣着震动着大地。
- 一瞬间雨过天晴,万物都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
- 世事变迁没有古今之分,但人们的观感和听觉却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 通过观察这面镜子,我可以看到自己的眼睛自然地张开和闭上。
注释:
- 一镜: 指镜子。
- 空出: 从高空中出现。
- 清光: 清澈明亮的光芒。
- 檐隙: 屋檐下的小空隙。
- 五色云: 彩虹的色彩。
- 轩敞: 宽敞明亮。
- 晴天: 晴朗的天空。
- 百尺楼: 非常高的建筑物。
- 高广: 高度和宽度都很广阔。
- 九霄: 极高的地方或极深的空间。
- 紫霄阁: 高耸入云的建筑名。
- 松竹: 指松树和竹子,象征坚韧和高洁。
- 彭蠡: 古代地名,此处泛指湖泊。
- 紫霄高: 形容建筑物很高或非常壮观。
- 阳焰: 指日光。
- 寒空: 寒冷的天空。
- 荣落: 繁荣与衰落。
- 时运: 时代的趋势和运气。
- 开合: 眼睛自然的开合状态。
- 双眸: 即“双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位于高处、视野开阔的景观,通过描写景物和感受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思考。诗中的“双镜”象征着清晰的视角和内心的平静,反映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外界美景和谐共存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