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留四十年,宵旦为人谋。
此道不可传,明珠徒暗投。
悟理贵力行,空闻岂真修。
市井多佳士,所识非王侯。
追呼马队中,君子之所羞。
营营竟何为,不肯归山丘。
所食不过饱,粗衣省多求。
日出荷锄去,日入濯清流。
百虑不干怀,自春乃徂秋。
精识与奇情,终古行当休。
峄阳产孤桐,爨下获其俦。
宿雾隐高林,百里闻虎吼。
孰是圣人徒,而为吾道忧。
诗句释义:
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
译文:
我十七岁时补为诸生,和村里的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等人一起,以高才而纵谈时事,并在明思宗崇祯六年(1633年)参加了乡试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年轻时的抱负和理想,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他以高才而纵谈时事,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智慧。同时,他也在明思宗崇祯六年参加了乡试,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这进一步展示了他的学识和才能。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他对当时社会的失望和无奈,因为他知道这个社会并不认可他的才能和努力。总的来说,这首诗既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成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