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本无生示现生,示现之中无有我。
无我我亦虚心境,诳惑世间与同事。
一切世间悉如幻,识取如幻真实现。
差别无非根本智,根本差别无有二。
文殊为倡普贤和,二妙圆成如来住。
何人以此微妙笔,绘出普贤无相身。
骑象直向华屋中,一毛头上帝珠重。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普贤菩萨的赞颂,通过对普贤菩萨的描绘,表达了对无我、幻相、根本智等佛教哲学的思考。下面是逐句释义:
- 心本无生示现生:心灵本来没有生起,但通过示现(显示)生起。这里的“示现生”指的是通过修行和教化,将内在的智慧和慈悲显现出来,影响并帮助众生。
- 示现之中无有我:在示现的过程中,并不存在一个外在的我和我的执着。这里的“无我有”,是指修行者在示现过程中,能够超越自己的分别心,放下自我,从而达到真正的自在和解脱。
- 无我我亦虚心境:既然没有我的存在,那么我的心也是空虚的。这里的“虚心境”,强调了修行者内心的清净和虚空感,只有在这样的心境下,才能更好地接纳和理解佛法。
- 诳惑世间与同事:欺骗和迷惑世间的人和他们的事业。这里的“诳惑”,指的是修行者用佛法来迷惑和欺骗世俗之人,让他们认识到佛法的真实价值。
- 一切世间悉如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这里的“悉如幻”,强调了世界的本质是虚幻不实的,只有通过修行,才能真正认识到世界的真相。
- 识取如幻真实现:认识并接纳这些虚幻的事物,从而真正实现它们的意义。这里的“识取”,是指修行者通过修行,能够认识到这些虚幻事物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从而实现心灵的升华。
- 差别无非根本智:所有的差别都源于根本的智慧。这里的“差别”,指的是世间万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根本智”则是指佛法中的根本智慧,这种智慧能够洞察一切事物的真相。
- 根本差别无有二:根本的差别不存在二元对立。这里的“二元对立”,指的是世间万物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而“无有二”则是指这种二元对立被佛法所破除,达到了真正的和谐与统一。
- 文殊为倡普贤和:文殊作为提倡者,普贤作为参与者。这里的“倡”是指提倡或倡导,“和”则是指和谐或统一。文殊通过提倡佛法,普贤则以实际行动参与修行,二者共同推动佛法的实践和发展。
- 二妙圆成如来住:这两位圣者的智慧圆满,如同佛陀居住其中。这里的“二妙”指的是两位圣者的非凡智慧和成就,而“圆成”则是指他们的境界达到了圆满的程度,已经超越了生死轮回的限制。
- 何人以此微妙笔:谁用如此精妙的笔触描绘出普贤菩萨的无相身?这里的“微妙笔”指的是精湛的文字和表达方式,“描绘出普贤菩萨的无相身”则是指用文字和画面将普贤菩萨的无相身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 绘出普贤无相身:绘制出普贤菩萨无相的身体。这里的“无相身”指的是普贤菩萨的真实化身,不拘泥于具体的形态和形象,而是以内在的精神品质和道德修为来体现其伟大。
- 骑象直向华屋中:骑着象直接朝着华丽的房屋前进。这里的“骑象”象征着尊贵和力量,而“直向华屋中”则暗示着修行者坚定的意志和决心。
- 一毛头上帝珠重:一颗小珠子却能代表帝王的身份。这里的“一毛头”指的是微小、微不足道的东西,而“上帝珠重”则是指这颗小珠子代表了帝王的身份和尊贵,体现了即使是微小的东西也能承载重大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