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磬花台寂,云霞松坞深。
石林秋不热,水国昼多阴。
结束非吾意,逍遥近佛心。
莫言追往昔,聊喜悟来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专项只有分配不同的赋分,此题属于考核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侧重考核诗歌的形象,重点考查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能力层级B。形象是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艺术加工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艺术形象,一般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考生在解答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形象,然后根据具体诗句分析其形象特点。

“钟磬花台寂,云霞松坞深”,钟磬花台寂静无声,云霞松坞幽深。“钟磬”指的是寺庙里撞钟击罄的声音,这里指山间寺观的钟声。钟磬声在寂静的花台上回荡,显得更加幽远深沉。“花台”指寺庙前的石台,这里用来形容寺院的庭院,有清幽宁静之意。“云霞松坞”指山林间云雾缭绕,松林幽深。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清幽宁静的山林图,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

“石林秋不热,水国昼多阴”,石林的秋天不会炎热,水国的白天总是阴沉沉的。“石林”指的是岩石密布的山岭,这里用来比喻山间的石洞或者岩壁。“石林”也泛指山中的岩石。“石林”的秋天不会有酷暑难耐的感觉,因为岩石的缝隙里充满了凉爽的空气。“水国”指的是水乡地区,这里代指江南。“水国”的白天总是阴沉的,因为水面反射出的光芒让天空显得阴暗。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写出了石林与水国的气候特征,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结束非吾意,逍遥近佛心”,我的心愿不是追求名利权位,而是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结束”指功名利禄的终结,“吾意”即我的心志。“逍遥”指悠然自得,无拘无束。“近佛心”即接近佛性。“近佛心”指心灵得到净化,接近佛教的本性。诗人表达了自己并不追求世俗名利,而是追求心灵的解脱。

“莫言追往昔,聊喜悟来今”,“莫言”意为不要说,“悟”在这里指领悟到,“来今”指现在。诗人说不要谈论过去的荣耀,而应该庆幸自己已经觉悟到了现在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往经历的淡然处之,对于当下生活状态的满足感。

【答案】

译文:

寺院的钟磬声在寂静无声的花台上回荡,云霞缭绕的松坞深深幽远。

石林的秋天不炎热,水国的白天总是阴沉沉的。

我的心愿不是追求名利权位,而是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

不要谈论过去的荣耀,而应该庆幸自己已经觉悟到了现在的生活状态。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游历山林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写寺院的钟声,钟磬声在寂静无声的花台上回荡,显得更加幽远深沉。“花台”指寺庙前的石台,这里用来形容寺院的庭院,有清幽宁静之意。“云霞松坞”指山林间云雾缭绕,松林幽深。

颔联写石林与水国的气候特征。石林的秋天不会炎热,因为岩石的缝隙里充满了凉爽的空气;水国的白天总是阴沉沉的,因为水面反射出的光芒让天空显得阴暗。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写出了石林与水国的气候特征,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颈联写诗人的心志。诗人表达了自己并不追求世俗名利,而是追求心灵的解脱。“结束”指功名利禄的终结,“吾意”即我的心志。“逍遥”指悠然自得,无拘无束。“近佛心”即接近佛性。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往经历的淡然处之,对于当下生活状态的满足感。

末联写诗人的感慨。诗人不要谈论过去的荣耀,而应该庆幸自己已经觉悟到了现在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往经历的淡然处之,对于当下生活状态的满足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