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胜无强足,幽寻亦据梧。
僧门远市井,秋色澹菰蒲。
定息看香篆,逃禅托酒壶。
浮名百年祟,遣尽莫重沽。

早秋过斌公山房和许彦明三首

济胜无强足,幽寻亦据梧。

僧门远市井,秋色澹菰蒲。

定息看香篆,逃禅托酒壶。

浮名百年祟,遣尽莫重沽。

注释:

  1. 济胜无强足:没有强横的脚足以到达胜境。
  2. 幽寻亦据梧:在幽静的山林中寻觅,也依靠着梧桐。
  3. 僧门远市井:僧人的大门远离了市井。
  4. 秋色澹菰蒲:秋天的色彩淡雅如菰叶、蒲草等植物。
  5. 定息看香篆:静坐时观赏香烟缭绕的香炉。
  6. 逃禅托酒壶:逃避世俗的纷扰,寄托在饮酒中。
  7. 浮名百年祟:虚荣和名利像疾病一样困扰人生。
  8. 遣尽莫重沽:将所有的烦恼都抛诸脑后,不再沉迷于世俗。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诗。《早秋过斌公山房和许彦明三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房的幽静景色和与好友许彦明的交往,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济胜无强足,幽寻亦据梧”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在追求胜利(即达到一种高远的境界或成就)的过程中,并没有依赖外力的帮助,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这一目标。这里的“济胜”可以理解为达到某种成功或成就,而“无强足”则表明诗人并不依赖于外力,而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来达成这一目标。同时,“幽寻亦据梧”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寻找这种成功的过程中,选择了在梧桐树下静静地思考和探索,这种选择体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僧门远市井,秋色澹菰蒲”这两句诗继续描绘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在这里,“僧门”指的是寺庙的大门,象征着佛教圣地或者修行之地;“市井”则是指繁华的街市,代表着世俗的世界。诗人通过对比这两个场景,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在诗人看来,隐居生活是一种远离尘世喧嚣、回归自然的状态,而寺庙的宁静和秋天的清冷则更符合这种状态。同时,“澹菰蒲”也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清冷的氛围,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定息看香篆,逃禅托酒壶”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生活方式。这里,“定息”可以理解为静坐沉思,而“香篆”则是香烟缭绕的场景。诗人通过静坐沉思的方式来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这是一种非常高雅的生活方式。而“逃禅托酒壶”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生活方式,他通过喝酒来逃避世俗的纷扰,寄托自己的心灵。这种生活方式既符合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一种选择。

《早秋过斌公山房和许彦明三首》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诗歌。通过对诗人的隐居生活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和选择,展现了其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