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蟠大野翠堪怜,树老深岩忘岁年。
画阁地清临水见,紫泉声远隔花传。
前林别墅通三径,暇日禅床借半毡。
叨际圣明空懒散,狂歌时复和薰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游丘常侍山园二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山蟠大野翠堪怜,树老深岩忘岁年。
- 注释:山峦重叠,覆盖着广大的田野,树木苍翠可人,令人怜爱。岁月在深山之中流转,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野景象,山峦如画,树木苍翠,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岁月在这里似乎停滞了,让人忘却了时光的流逝,充满了诗意和禅意。
- 画阁地清临水见,紫泉声远隔花传。
- 注释:画阁之地清澈宁静,可以望见远处的水波;紫泉的声音虽然遥远,却可以通过花香传来。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山水美景的欣赏和向往。画阁之地清幽宁静,可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紫泉的声音虽然遥远,但通过花香的传递,依然能够感受到其美妙的声音和气息。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 前林别墅通三径,暇日禅床借半毡。
- 注释:前面的树林中有别墅,通往三道小路;闲暇的时候,我还会借用半张毡子当禅床。
- 赏析: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在山林中的生活状态。他拥有一座别墅,周围环绕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在闲暇之余,他会选择在别墅里度过一段时间,享受宁静与安逸。他还会在别墅前的树林中找到一条通往三道小路的小径,沿着小径漫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此外,他还喜欢借用半张毡子作为禅床,进行冥想和修行。这种生活状态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和心灵的深刻理解。
- 叨际圣明空懒散,狂歌时复和薰弦。
- 注释:我有幸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定团结;然而我内心空虚,缺乏志向和追求。我会时常歌唱,有时甚至会模仿熏弦乐器的声音。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困惑。他感到自己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但内心却感到空虚和迷茫。他认为自己的志向和追求没有得到满足,因此才会时常歌唱。同时,他也会对熏弦乐器的声音产生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验和感受音乐的魅力。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生活的反思和感慨,也展示了他对于艺术和生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