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冬闰月忽暄燠,惊见蚊𧉬当户飞。
自缘雷雨好解作,谁道阴阳难范围。
四时吕览有定令,五事箕畴无少违。
为检金縢看故事,分明人道应天机。
闰十二月三日蒸燠其夜迅雷大雨同鲁南纪变一首冬至后一年,即农历十月,因冬气将尽,故称“闰月”。《礼记·月令》说:“季冬之月……雷始发声,蛰虫咸动,开户大玄。”此时,天时虽寒,但阳气已萌发,万物开始复苏。
季冬闰月忽暄燠,惊见蚊𧉬当户飞。
“暄燠”,指暖和而湿润,是冬天里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观。“蚊𧉬(chǎn)当户飞”,指蚊子在温暖的房间里飞舞,这在寒冬腊月本是难以想象的景象。
自缘雷雨好解作,谁道阴阳难范围。
“雷雨”,指雷电交加的天气。“解作”,指能够解释、理解。“阴阳”,指天地间的阴阳变化。古人认为,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天象与地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阴阳变化的外在表现,因此可以将其解释为天地间阴阳的变化。
四时吕览有定令,五事箕畴无少违。
“吕览”,指古代的一种历法。“箕畴”,指古代的一种星象观测方法。古人认为,四时运行有固定的规律,五事即五种自然现象也都有相应的规律可循。
为检金縢看故事,分明人道应天机。
“金縢”指一种用金属制作的容器,用来保存重要文件或物品。“故事”,指历史上发生过的故事或传统习俗。古人认为,通过查阅古老的文献,可以了解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应对方法。
赏析:这首诗以闰十二月的天气现象为引子,通过对自然界中雷雨等现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思考。诗中指出,雷雨并非难以解释和理解的现象,而是一种自然现象,是阴阳变化的表现。同时,诗人也强调了四时运行和五事规律的存在,并表示要通过查阅古籍来了解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应对方法。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