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舟浯溪下,策杖登崇台。
嵚崟石壁古,手拨苍云开。
娲皇彩烟灭,遗此青瑶瑰。
元公性奇崛,首发雕锼灾。
灵光落台斗,照耀衡湘隈。
白日映寒野,旷望江流回。
山僧指陈迹,故宅久已灰。
污尊依然好,饮者安在哉。
感叹惜形役,长歌下崔嵬。

【注释】

浯溪:在今湖南衡阳市西南。系舟:拴住船只。

崇台:指山巅的石台。

峥峥(zhen):形容山峰高耸的样子。

青瑶瑰:美玉,这里指岩石。

元公:指唐玄宗。性奇崛,首开凿。

灵光落台斗,照耀衡湘隈:灵光照耀着石台上方的天空。衡山和湘江都在湖南。隈,角落。

寒野:指天。旷望,远视。江流回:指流水。

陈迹,遗迹。

污尊依然好,饮者安在哉:酒樽(尊)虽然被玷污了,但饮酒的人在哪里呢?

长歌下崔嵬:《文选》作“长歌涕泗下崔嵬”。崔嵬:高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大历三年(768年)秋,从夔州经衡阳到潭州途中,经过浯溪时所作。诗中写诗人登山临水,观岩赏景,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第一联:“系舟浯溪下,策杖登崇台。”诗人来到风景秀丽的浯溪,先系舟停泊,然后手杖登上高山。

第二联:“嵚崟石壁古,手拨苍云开。”诗人看到山石峭立,古木参天,他用力一推,便见云雾缭绕的山峰豁然开朗。

第三联:“娲皇彩烟灭,遗此青瑶瑰。”诗人想到女娲补天的故事,觉得这青绿的山石,就像被女娲遗留下的五彩斑斓的美玉。

第四联:“元公性奇崛,首发雕锼灾。”诗人想到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感叹他的开明政策,开创了唐代的繁荣局面,但也感叹这种繁华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

第五联:“灵光落台斗,照耀衡湘隈。”诗人看到灵光照耀着石台上方的天空,也照亮了衡山和湘江西岸的景色。

第六联:“白日映寒野,旷望江流回。”诗人站在高处,看到太阳照在寒冷的野外,也看到了江水流淌的情景。

第七联:“山僧指陈迹,故宅久已灰。”诗人看到山上有座寺庙,寺中的僧人指着这些遗迹告诉他,那座旧宅早已不在了。

第八联:“污尊依然好,饮者安在哉。”诗人想到那些饮酒的人,他们的酒杯虽然已经变脏,但他们的身影却永远地留在了这个地方。

第九联:“感叹惜形役,长歌下崔嵬。”“长歌”即放声歌唱。诗人感叹自己为名利所驱使,发出长长的叹息。最后一句“下崔嵬”,诗人站在高处大声唱起歌来。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