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太阿铮铮豺虎雠,铅刀绕指矜和柔。又不见寒松苍苍澹无色,桃李荣华耀朝日。
芜阳封君不可起,前辈典刑今遂已。片言乡党倚泰山,千金散义如流水。
蔡邕不愧有道碑,泾野倾心逸民史。呜呼故老凋丧人则哀,高门赫赫空成灰。
【注释】
- 哀歌:哀伤的歌唱。吊:哀悼。周封君:指汉末群雄之一张鲁,因被封为“奉义将军”,“关内侯”,故又称周封君、张鲁。豺虎雠(chú):比喻凶残的敌人。太阿:宝剑名。铅刀:钝刀。矜和柔:自夸文采柔顺。
- 寒松苍苍:比喻坚贞不屈。澹无色:淡雅,清高。桃李荣华:比喻人富贵显达。耀朝日:指光临朝廷,显赫一时。芜(wú)阳:县名,在今陕西扶风县东。封君:指张鲁的子孙。不可起:不能复兴。
- 前辈典刑: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法度,借指前代贤臣良将的功业。今遂已: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片言乡党:一句话就足以说明一个人的品行。倚泰山:比喻德高望重,如泰山之稳。
- 蔡邕:字鸿儒,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有《尚书》、《左氏春秋》等著作,是东汉古文经学的代表人物,与郑玄、卢植并称“三君”。道碑:颂扬某人功德的文章或碑记。泾野:地名,在今陕西泾阳县。逸民史:记载隐逸之士的历史。《逸民传》。
- 故老凋(diāo)丧:年老的旧臣去世。人则哀:百姓因此感到悲哀。赫赫(hèhè):声势大的样子。空成灰:徒然成为一堆废墟。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挽今之作。诗人首先以“君不见”开首,点明主题,然后列举张鲁子孙的几件小事来表现其骄横跋扈,最后发出“呜呼故老凋丧人则哀”的感慨,表明自己对时事政治的不满和失望。此诗虽为吊古诗,但并非纯客观叙述,而是融情于咏叹之中,所以读来颇有兴味。
开头四句写张鲁子孙骄横跋扈,不可一世。“太阿铮铮”,形容宝剑锋利,借喻张鲁子孙气焰嚣张;“铅刀绕指”写他们文才不高却自视甚高;“寒松苍苍”写他们傲视一切;“桃李荣华”,则是说他们的荣华富贵像春天的桃花一样灿烂夺目。这些诗句都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张鲁子孙的骄纵与狂妄。
接着八句写张鲁子孙的罪状。这两句用两个典故来形容他们的罪恶:“芜阳封君不可起”暗指张鲁子孙的覆灭;“前辈典刑今遂已”则表示他们的行为已经背离了先人的规范。“片言乡党倚泰山”意味着他们虽然地位显赫,但在乡里却缺乏真正的威望;而“千金散义如流水”则形容他们在金钱面前毫无原则,只知道追求个人利益。这些诗句都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张鲁子孙的罪恶本质。
最后四句写人们对张鲁子孙的谴责和感叹。“蔡邕不愧有道碑”,是指蔡邕为张鲁所写的褒扬之辞,但这只是表面的赞美,实际上却是对张鲁罪行的掩盖;“泾野倾心逸民史”,指的是《逸民传》这部历史著作记录了隐逸之士的事迹,但其中也不乏溢美之词;“呜呼故老凋丧人则哀”,则是说由于他们的罪行,百姓们也因此而感到悲痛;而“高门赫赫空成灰”,则是对他们最终被推翻的命运的讽刺。这些诗句都表达了作者对时政的不满和对民众疾苦的关注。
全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张鲁子孙的骄横跋扈及其罪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时政和民众疾苦的关心。整首诗歌既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历史感,又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