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戍高山颠,鸣角夜呜呜。
月明尚苦颜,况临风雨途。
主将位日贵,重帷锦模糊。
李牧今去久,谁闻捐市租。
哀哉古人言,一功万骨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五溪曲》。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 孤戍高山颠,鸣角夜呜呜。
- “孤戍”:孤独的堡垒或哨所。
- “高山颠”:形容山极高。
- “鸣角”:吹响号角。
- “夜呜呜”:声音在夜晚听起来凄厉而远。
- 译文:孤高的堡垒位于高山之巅,晚上号角声嘹亮地传来。
- 月明尚苦颜,况临风雨途。
- “月明”:月光明亮。
- “苦颜”:形容脸色因痛苦或悲伤而显得苍白。
- “况临风雨途”:更何况是在风雨交加的路上。
- 译文:即便是在明亮的月光下,脸上依然显露出悲痛的表情,更何况是在风雨交加的路上呢。
- 主将位日贵,重帷锦模糊。
- “主将”:这里指代军队的指挥官或领导者。
- “位日贵”:地位高贵,权势很大。
- “重帷”:华丽的窗帘。
- “锦”:织锦。
- 译文:作为军事领导者,他的地位极其尊贵,华丽的窗帘也掩盖不住他的权势。
- 李牧今去久,谁闻捐市租。
-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曾抵御匈奴入侵有功。
- “去”:离开。
- 译文:如今这位优秀的将领已经离开了很长时间,又有谁知道他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牺牲了自己。
- 哀哉古人言,一功万骨枯。
- “哀哉”:悲叹之声。
- “古人言”:古人的话。
- “一功万骨枯”:指为了完成一项大功,牺牲了大量的士兵。
- 译文:真是悲哀啊,古人曾经说过,为了一次大的胜利,就会有无数的士兵牺牲。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反映了战争中的残酷现实。首两联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人物状态,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第三联通过提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反衬当前的局势。最后一联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悲剧的深刻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