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惜驰驱地,遨游今独闲。
不因筵祖道,已破利名关。
适意鸢鱼外,忘形天地间。
德云苏老逝,休更问回环。
【注释】
小金山:在苏州西南,相传是晋代僧人慧地(苏东坡曾称其为“白牛山”)所建。妙高台:即佛图澄登高望远的绝顶。
【译文】
爱惜自己驰骋奔驰之地,遨游今独得闲适。
不因筵席祖道,已破利名关。
适意鸢鱼外,忘形天地间。
德云苏老逝,休更问回环。
【赏析】
《过小金山登妙高台》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一首词。词人以写景抒情为主,通过描绘小金山上登临妙高台所见的景物,抒发了作者对名利的淡薄和对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之情。
开头二句点出登临之所,并表明了作者的心情。“自惜”二字点出了全词的主题。“驰驱”一词用得极为贴切,它写出了作者奔波劳顿之状,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这种生活态度的不满。这两句既写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态,又为下文作了铺垫。“遨游今独闲”一句,则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感,使读者感到作者此时心境的轻松、愉悦。“今独闲”三字,不仅表现出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渴求,也体现了他追求自由、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词人由登高望远转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不因筵祖道”,意思是说作者之所以能超然于世俗之外,并不是因为参加了什么宴会或拜见过什么尊长,而是因为作者已经看破了名利的虚幻,懂得了顺应自然的道理。这一转折,不仅使得词意更加深邃,也使整首词的意境更加宏大。
“已破利名关”一句,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对名利的看法。他认为,只有真正看破了名利的虚幻,才能真正地超越名利的束缚,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这一观点,无疑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启示。
词人转而描绘了他在小金山上所看到的景色。“适意鸢鱼外,忘形天地间”两句,描绘了他登上妙高台后的感受。在这里,“适意”指的是他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鸢鱼”指的是自然界中的飞鸟和游鱼,它们自由自在地翱翔、嬉戏,没有受到任何束缚;“天地间”则是指整个宇宙空间,在这里,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广阔无垠和无限美好。这一描写,不仅展现了小金山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
词人表达了对逝去的高僧苏老的感慨以及对生死轮回的思考。“德云苏老逝”一句,暗示了苏老的离世,也表达了对他生前所作所为的赞美和怀念之情。“休更问回环”一句,则表达了一种对生死轮回的淡然看待的态度。他认为,既然苏老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么他的生命也就成为了一个永恒的回环,不再有终点。这样的思考,既体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表达了他对生死轮回的超然态度。
这首词通过对小金山上登临妙高台所见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于生死轮回的淡然看待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