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正值春之半,万仞振衣千虑休。
珠海云移苍壁动,丹岩仙去紫烟浮。
花光掩映呼鸾道,蜃气迢遥镇海楼。
霸业不须伤往事,一樽聊尔共淹留。

粤秀山

登临正值春之半,万仞振衣千虑休。

珠海云移苍壁动,丹岩仙去紫烟浮。

花光掩映呼鸾道,蜃气迢遥镇海楼。

霸业不须伤往事,一樽聊尔共淹留。

【注释】

  1. 粤秀山:即广东的秀山,位于广州市越秀区。
  2. 春之半:春天的一半,即春初时节。
  3. 万仞(rèn):形容山峰极高。
  4. 振衣:抖衣服。
  5. 珠海云:指广州的白云山。
  6. 苍壁动:青石壁面在云雾中显得动荡不安。
  7. 丹岩仙去:传说中有丹岩仙人居住。
  8. 花光:指花朵反射出的光线。
  9. 呼鸾道:有凤凰栖息的地方。
  10. 蜃气:指海边因热空气上升形成的雾气。
  11. 镇海楼:指广州的镇海楼,一座古老的建筑。
  12. 霸业:指帝王的事业。
  13. 伤往事:对过去的事情感到悲伤。
  14. 樽(zūn)聊尔:姑且、暂且这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攀登粤秀山时所见景色与心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首句“登临正值春之半”,描绘了诗人正在春日中登山的情景,春日半,即春日将尽未尽之时,此时山景最美。接着两句“珠海云移苍壁动,丹岩仙去紫烟浮”,描述了珠海云和苍壁的动态变化与丹岩的神秘感,展现了山间景色的壮丽与变幻。

接下来四句“花光掩映呼鸾道,蜃气迢遥镇海楼”,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美景。花光、呼鸾道、蜃气等元素,都增添了诗意和画面感。最后两句“霸业不须伤往事,一樽聊尔共淹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沉思和对当前生活态度的放松。

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粤秀山的美景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中的“霸业”、“往事”等词语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认知与反思。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