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五色护金台,远映仙城粤水隈。
补衮共瞻新绣手,埋轮人仰旧风裁。
偏反棣萼春双丽,戏舞班斓日几回。
洛社有诗频欲寄,太薇犹恐动文台。
【诗句注释】
祥云:吉祥的瑞云。
五色:这里泛指五彩缤纷。
金台:指皇宫或朝廷。
仙城: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补衮:指补缀朝服,比喻为官者治理国家。
新绣手:喻指新任尚书省左丞相吴坚。
埋轮人:喻指宰相贾昌朝。
棣萼:同“娣萼”,古代对兄弟姊妹的美称。
戏舞班斓:形容歌舞场面热闹。
洛社:指唐朝时洛阳的一个诗人群体。
太薇:指唐宪宗李纯(庙号穆宗)。
文台:指唐代著名学者、文学家韩愈。
【译文】
祥云环绕着皇宫,远映着粤地的城池。
新晋尚书省左丞吴坚,人们瞻仰他的风采。
宰相贾昌朝,人们怀念他的功绩与风度。
偏正的棣萼双生花,春天里盛开如画。
日复一日的歌舞,让人陶醉。
想寄给洛社的朋友们诗歌,又怕惊动他们的文台。
【赏析】
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是林逋在杭州任知州兼管衙司事期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音节和谐,韵律工整,朗朗上口;而且押韵严谨,平仄相间,音韵铿锵,读来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
第一句:“祥云五色护金台”,起笔便写祥云缭绕,五色缤纷。“金台”即皇宫,是诗人所居之地,也是他仕途的起点。“护”字写出了祥云的守护作用。
第二句:“远映仙城粤水隈”,从皇宫遥望粤地,只见那粤水蜿蜒曲折,流过山丘,流入平原,形成一道优美的曲线。“仙城”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之城。
第三句:“补衮共瞻新绣手”,这一句承上启下。“补衮”是说补缀朝服,喻指为官者治理国家;“新绣手”指新任尚书省左丞相吴坚,诗人以朝服补缀之喻赞颂他。“共瞻”表明诗人和众人都仰慕这位新人的风采。
第四句:“埋轮人仰旧风裁”,这一句承前启后。“埋轮人”是指宰相贾昌朝,“旧风裁”,指的是他过去执政时的作风和业绩。“仰”字表明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第五句:“偏反棣萼春双丽”,这句诗运用了典故,以“棣萼”(同“娣萼”,比喻兄弟姊妹)作比喻,赞扬两位贤能之人的才德。“春双丽”意味着这两位贤才在春天里盛开,象征着他们才华横溢。
第六句:“戏舞班斓日几回”,这是全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热闹欢快的节日景象。“班斓”意为色彩斑斓,用来形容歌舞表演的盛况。“戏舞”指的是各种舞蹈,而“班斓”则形容这些舞蹈的华丽多彩。“日几回”表达了歌舞表演的频繁程度。
尾联两句:“洛社有诗频欲寄,太薇犹恐动文台。”诗人在诗中写道,想要将诗歌寄给洛社的朋友们,但又担心这样会惊动他们的文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朋友的尊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