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阁久虚天上瑞,凤雏今见日边回。
维舟暂阻三江路,振羽忽登千仞台。
薰吹顿收炎暑去,清尊偏对晚凉开。
槐阴借有眠云榻,枕石何妨日几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凤凰台上创作的。下面是诗句及译文:

  • 登凤凰台
    阿阁久虚天上瑞,凤雏今见日边回。
    维舟暂阻三江路,振羽忽登千仞台。
    薰吹顿收炎暑去,清尊偏对晚凉开。
    槐阴借有眠云榻,枕石何妨日几回。

注释:

  • 阿阁:指凤凰台。
  • 凤雏:比喻杰出的人才。
  • 维舟:系船。
  • 振羽:展翅飞翔。
  • 薰吹:指炎热的风。
  • 槐阴:槐树的阴凉。
  • 借有:借用。
  • 枕石:靠在石头上。

赏析:

凤凰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据说在古代这里曾是一个观赏美景的好地方。诗中的“阿阁”和“凤雏”暗示了这座建筑的辉煌历史和它所代表的文化价值。诗人通过这些词语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这种历史的怀念。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凤凰台上的活动。他暂时离开了三江路的舟行,展翅飞翔到了千仞(千尺高的)高台之上。这里的“振羽”形容诗人展翅翱翔的情景,而“千仞台”则描绘出一座高耸入云的建筑。

接下来四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凤凰台的感受。他感受到了炎热的风的消退,享受着凉爽的晚风。这里的“薰吹顿收炎暑去”表达了诗人在炎热中寻找到清凉的愿望。而“清尊偏对晚凉开”则描绘出诗人在晚风中举杯畅饮的场景,展现了他的豪放不羁。

最后两句,诗人转向了自身的体验。他借用了“槐阴”和“眠云榻”,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而“枕石何妨日几回”则表明他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无数个日夜,享受这份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首诗通过对凤凰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感慨。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语言优美动人,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