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分大宛天边种,移向中堂火畔栽。
马乳滴垂青贝合,龙须还袅紫烟回。
人为竞赛天工巧,一盏宁吝十宝财。
蚁酒笙歌欢胜会,须臾五夜尽成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所作,全诗共五句,每句四字,表达了诗人对葡萄灯的喜爱之情。
首句“谁分大宛天边种”,意指葡萄灯是从遥远的地方运来的,这种葡萄灯的原产地是西域的大宛地区,所以被称为“大宛”的葡萄灯。这里的“大宛”指的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大国。
次句“移向中堂火畔栽”。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葡萄灯被移到了家中中堂的火旁,也就是火盆旁边,用来取暖或照明。这里的“中堂”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通常是指主厅。而“火畔”则是指火炉旁,也就是火盆旁。
第三句“马乳滴垂青贝合”,意思是说,葡萄灯上的装饰物是用马乳(一种奶制品)制成的,这些马乳滴挂在葡萄灯上,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这里的“青贝”指的是青色的蚌壳,也叫做“蚌壳”。而“垂”则是指悬挂的样子。这里的“合”应该是指一个容器或者盒子。
第四句“龙须还袅紫烟回”。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葡萄灯上的装饰物是用龙须制作的,这些龙须在灯光下摇曳生姿,仿佛一条条紫色的烟雾在空中回旋。这里的“龙须”可能是指龙鳞或者龙爪等形状的装饰品,而“紫烟”则是指紫色的烟雾。这里的“回”应该是指旋转的样子。
第五句“人为竞赛天工巧”,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葡萄灯的设计和制作都体现出了人类智慧和技艺的高超,就像是一种竞赛一样。这里的“人为”可能是指人的智慧和才能,而“天工”则是指大自然的造化和技艺。这里的“巧”应该是指巧妙、精巧的意思。
第六句“一盏宁吝十宝财”,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一盏小小的葡萄灯,却能够让人忘却财富和名利,享受片刻的快乐和宁静。这里的“一盏”应该是指一盏葡萄灯,而“宝财”则是指珍贵的宝物和财富。这里的“吝”应该是指吝啬的意思。
第七句“蚁酒笙歌欢胜会,须臾五夜尽成灰”,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在这个欢乐的时刻,人们像蚂蚁一样忙碌着喝酒唱歌,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房间。但是,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五个夜晚过去了,一切都化为尘土。这里的“蚁酒笙歌”可能是指人们在聚会时的情景,而“欢胜会”则是指欢乐的聚会或庆典。这里的“须臾”应该是指片刻之间的意思。而“五夜”则是指五个晚上。最后的“尽成灰”可能是指一切都消失了,就像灰尘一样。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葡萄灯的美妙画面,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欢乐和神秘的场景之中。诗中的“葡萄灯”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传承。它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生活品质的重视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物质财富的崇拜和追求,以及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