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落天关一草庐,没寻岁月又成虚。
银灯坐剔三更候,竹爆偏惊一岁除。
环堵岂应夸原宪,长门宁复赋相如。
只馀漏室元无愧,明暗何须为卜渔。
除夕
冷落天关一草庐,没寻岁月又成虚。
银灯坐剔三更候,竹爆偏惊一岁除。
环堵岂应夸原宪,长门宁复赋相如。
只馀漏室元无愧,明暗何须为卜渔。
逐句释义
- 冷落天关一草庐:在除夕这个节日里,作者的居所显得格外清冷,如同天门被关闭一般,只有一间简陋的草庐。这里的“冷落”和“天关”表达了一种孤独和寂静的氛围。
- 没寻岁月又成虚:岁月匆匆,仿佛从未寻找过什么重要的东西,但最终还是变得毫无意义。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虚无的感慨。
- 银灯坐剔三更候:夜晚,作者点着蜡烛坐在草庐内等待新年的到来。这里的“银灯”和“三更”都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 竹爆偏惊一岁除:突然之间,一阵竹子爆裂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使得新年的气氛更加浓厚。这里的“竹爆”象征着热闹和喜庆,与“惊岁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环堵岂应夸原宪:环堵(四周墙壁)上不应该用来形容一个贫穷的人,原宪是西汉末年的一个著名隐士,以清贫著称。这里作者用“环堵”来反衬自己的处境,表明他的清贫并不值得炫耀。
- 长门宁复赋相如:长门宫是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后的住处,她曾在这里度过了许多寂寞的时光。这里作者用“长门”来比喻自己的处境,表示自己的寂寞和孤独。同时,“赋相如”指的是司马相如,他曾经为陈皇后写诗赋词,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作者通过引用司马相如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 只馀漏室元无愧:除了漏室(指古人用于计时的器具——漏壶)之外,其他一切都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这里的“漏室”代表了作者的居所,而“只”、“余”等词汇则表达了作者的谦逊和自我反省的态度。
- 明暗何须为卜渔:明与暗,有与无,都是命运安排的事情,不需要占卜或猜测。这里的“明”和“暗”,“有”和“无”都象征着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变化。作者认为,这些都无法改变他的命运,因此无需为此担忧或占卜。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除夕之夜的孤独和感慨。通过描绘草庐的荒凉、时间的流逝、环境的喧嚣以及个人处境的艰辛,诗人展现了他对生活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无奈态度。同时,诗人也展现出对生活的淡然和超脱,以及对未来的坚定和乐观。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既表现了诗人的才华,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