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久不作,干羽云潜凋。
慨无扎观鲁,喜有齐闻韶。
获麟遽穷泣,仪凤安可招。
聊为语师挚,于焉托颜瓢。
苟得行武城,莞尔良逍遥。
岂图千载下,俎豆崇累朝。
礼明乐具举,情备文亦昭。
合止谐祝圉,升歌间笙箫。
两阶列籥翟,万武扬飘绡。
美善见韶箾,揖逊亲唐尧。
昔曾俨对越,奏假凝焄蒿。
今来谒庭庑,钧天闻青霄。
岂徒象删述,德迈功前超。
生民绍物轨,百王式宗标。
邈予寄遐想,旷世神交遥。
愿言继忘味,岂曰知音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区间,然后结合选项的具体要求,进行筛选、判断,得出正确答案。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重点研读题干中要求的诗句,把握其情感倾向。
题干要求分析诗句,注意关键词“大成乐”、“云”、“鲁”、“齐闻韶”、“麟”、“仪凤”、“师挚”、“武城”、“莞尔”等。译文:
听说大成乐演奏了,大音久不作,干羽云潜凋。
惋惜无鲁观鲁,喜有齐闻韶。
获麟遽穷泣,仪凤安可招。
聊为语师挚,于焉托颜瓢。
苟得行武城,莞尔良逍遥。
岂图千载下,俎豆崇累朝。
礼明乐具举,情备文亦昭。
合止谐祝圉,升歌间笙箫。
两阶列籥翟,万武扬飘绡。
美善见韶箾,揖逊亲唐尧。
昔曾俨对越,奏假凝焄蒿。
今来谒庭庑,钧天闻青霄。
岂徒象删述,德迈功前超。
生民绍物轨,百王式宗标。
邈予寄遐想,旷世神交遥。
愿言继忘味,岂曰知音寥。
赏析:
首联写听到大成乐演奏,感到很久没有听到这种音乐了,而如今却听到了,不禁叹息起来。这里“久作”、“不凋”是反衬之笔。
颔联说,可惜没有像鲁那样观看乐舞,而有幸听到齐国演奏的《韶》,这是多么幸运啊。
颈联说,听到《韶》乐后,不禁痛哭流涕;仪凤在天上又怎么能招下来呢?这里以哭与招形成鲜明对比。
尾联说,我只好跟师挚谈谈音乐的道理,寄托自己的理想。这里“语师挚”是虚写,“于焉托颜瓢”是实写。
五、六句说自己如果得到机会到武城去,那真是快乐极了,无忧无虑地逍遥游赏。
七、八句说,哪能想到一千年后,朝廷仍然重视音乐礼仪,祭祀时用俎豆排列整齐,乐器和笙管箫瑟吹奏出美妙的声音。这里用“崇”“昭”二字突出了礼乐的庄严和完备。
九、十句写音乐声停止后,人们互相祝贺演奏成功。接着写演奏者登堂入室,向孔子拜谢。
十一、十二句说自己过去曾在泰山上仰望天空,聆听风清气朗的音乐。今天来到朝廷,也听到了天上的乐曲。这里通过仰望天空与听到天上乐曲两个不同的视角,表现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
十三、十四两句说,音乐的作用不只是在于娱乐自己,而且还可以启发人们的思想和精神境界。最后两句说,音乐能够继承古代圣人的思想和道德,成为百代君王学习的典范。这里以“继承”“超越”来概括音乐的作用。
十五、十六句说自己虽然已经远离现实生活很久,但对音乐的爱好依然不减当年,心中仍然保持着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自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厚感情。
十七、十八句说,希望人们能继续追求音乐的真谛,不要只是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评和不满。
最后两句说自己希望人们能够忘记世俗的名利观念,追求音乐艺术的真谛。这里强调了“乐”与“知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