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诗句:

  •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译文:
虎丘离城市有七八里的路程,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靠近城市的缘故,每到夜晚,箫声、鼓声、楼上的船桨声,没有一天不是如此热闹。凡是月光下的夜晚,花开的早晨,下雪的日子晚上,游人络绎不绝,像织布一样密集。到了中秋节尤其盛大。
每逢这个时候,全村的人都出门,手拉着手,来到虎丘山上。穿着华丽的衣服的男女老少,甚至连最简陋的屋子都出来看风景,每个人都装扮得非常漂亮,坐满了长凳和桌子,在千人石上和虎丘门之间摆开宴席,梳洗打扮得像鱼鳞一样整齐。檀板堆积如山,酒杯倾倒如云,远处望去就像大雁落在平沙之上,霞光铺满江面,雷声滚滚如电闪,无法形容。
开始布置座位的时候,唱歌的人有千百个,声音象蚊子一样小,无法分辨。分队排好位置,大家比赛着谁的歌声更好听;雅俗的区分之后,美丑也自然显现。不久就有人摇头晃脚地跳舞,不过几十个人罢了。然后月亮升起在空中,石头上的反光像是一道白练,所有的声音都静止了,只听到几个正在合奏的人的声音。一个吹箫,一个吹笛子的人,一个慢速地唱着曲子。竹子和木头的声音相互应和,清亮的歌声传遍了整个山林,听着让人心神俱醉。等到深夜时分,月光斜照大地,水中的荷叶杂乱无序地漂浮着,这时候不再需要乐器伴奏了,一个人登台表演,观众都屏住呼吸观看,那声音如同细小的针尖一样穿透云层,每一字的发音几乎要用掉一秒钟的时间,连飞翔的鸟儿都被这美妙的音乐所吸引,停止了飞翔;连壮志满怀的战士们听了也都感动得流泪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虎丘的美景和节日盛况。全诗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详细的描述。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了虎丘离城市很近,所以一到夜晚就有各种音乐活动。第二部分描述了中秋节时人们如何欢庆这个节日。第三部分描述了虎丘山上的各种景象和人们的活动。整体上,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虎丘的美丽和节日的气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