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注】西湖:杭州西湖。昭庆寺:在钱塘门外六和塔下,为南宋理宗所建。阿宾:指白居易。王静虚:宋代高僧惠洪,号王长者。
译文:
从武林门往西走,看到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之中,心里就盼望着到西湖上游玩了。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寺喝茶后,立即划船进湖。山色如同美女的容颜,花光犹如女子的红颜,春风如同美酒一般温暖,湖面波纹如同绫罗绸缎。刚刚抬一下头,就已经觉得目不暇接,精神恍惚,此时想要用文字来描述已经做不到了。大概正如东阿王梦中初见洛神时的感觉吧。我游览西湖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那是万历丁酉年的二月十四日。傍晚时分和子公一起渡净寺,找到阿宾旧住的僧人房间。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率地领略了一下,没有来得及仔细欣赏。第二天早晨得到陶石篑的来信,到了十九日,石篑兄弟同佛人王静虚来到,湖山好友,一时凑集在一起。
赏析:
此诗是作者游西湖后的观感与体会,描绘了自己初至西湖时的心境和所见之景。
开篇以写意手法,勾勒出自己初次踏入西湖时的情态。“望”字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期待和向往,也暗示了他对此次西湖之行的激动心情。紧接着用“心飞湖上也”一句,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初遇西湖时的惊喜和兴奋之情。
接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自然风光。他首先用“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等形象生动的语言,将山、花、风、波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入诗歌之中,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西湖景色之中,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在描绘完这些美景后,诗人并未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展开了对西湖美景的描写。他以“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来形容自己被西湖美景所吸引的程度,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西湖美景的深深眷恋之情。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这次西湖之行的总体评价和感受。他认为自己游览西湖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这是自己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自己人生中的一大收获。他感慨地说:“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同时他也为自己能够结识这么多好友感到高兴,认为这次西湖之旅不仅让自己领略到了西湖的美景,更让自己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山水游记,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描绘出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展现了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