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疴。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先妣事略(节选)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疴。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后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诗句解释:

  •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描述孺人在吴家的住所中制作木棉。
  • 入城则缉纑:进入城市后开始制作纺织物(纑是纺织用的粗线)。
  • 寒冬夜半灯火荧荧:描绘冬天夜晚时,家中仍然亮着灯,温暖的景象。
  • 外祖二日内使人问遗:指的是外婆在两天内派人询问孺人的遗留物品。
  • 孺人不忧米盐:孺人不关心食物的米和盐,表现出她的辛勤和辛劳。
  • 冬月炉火炭屑:冬天的房间里燃烧着火炉,产生的炭屑被用来制作团子或食物。
  • 室内无弃物:家中没有无用的东西,说明家庭管理有序。
  • 儿女大者攀衣:孩子们长大之后会爬上母亲的衣襟寻求安慰。
  • 小儿乳抱:小孩子会被抱着喂奶。
  • 手中纫缀不辍:形容母亲忙碌于缝纫工作,不断进行针线活。
  •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家中的人听说吴家的客人到来,都感到高兴。
  •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有光七岁时,他的弟弟有嘉已经上学了。
  • 孺人中夜觉寝:孺人晚上入睡的时候。
  • 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催促有光在夜间背诵《孝经》,并且能够熟练地朗读出来。
  • 追惟一二:回忆过去的一两次事情,表示怀旧之情。
  • 余则茫然矣:剩下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描写,展现了一位贤惠的母亲形象。她勤劳、善良、无私,对家庭充满了责任感。她对待子女无微不至,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要努力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诗中的字句简洁明了,但情感真挚深沉,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怀念和敬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