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诗句翻译:

先妣周孺人,出生于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她十六岁时嫁给我。过了一年,她生下女儿淑静,淑静是大姐;再过一年,生下儿子有光;又过了一年,生下一个夭折的女子;再过一年,生下儿子有尚;怀胎十二月后,生下女儿淑顺;又过了一年,生下儿子有功。有功出生时,孺人比平常更健康地喂养其他孩子。然而她多次皱着眉头对身边的女仆说:“为了多子多孙,真是辛苦了!”一位老妇人用杯子盛着两只螺蛳汤递给孺人,说:“喝了这汤,以后怀孕的次数就会少一些。”孺人喝光了,哑口无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去世。孩子们看到家人哭泣,也跟着哭泣。但他们仍然认为母亲还在睡觉,可悲啊!于是家人邀请画工来画,画了两个儿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因为两个孩子像母亲。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南行,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住的都是周姓人家。外祖及其兄长都以资金雄壮闻名,为人敦厚、朴实,与人交谈时总是温和友善地说当地话,见到子弟甥侄都爱抚有加。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周孺人的一生和她与家庭的关系。从她的生育经历来看,她为子女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辛劳。虽然她经常感到身体不适,但依然坚强地抚养着众多子女。诗中还表达了她对于家庭和子女们的深厚感情,即使去世也不愿意离开他们。最后一句“伤哉”表达了诗人对此的悲痛之情。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情节和细节展现了周孺人的坚韧和牺牲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家庭中的亲情关系和女性的社会地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