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馀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扁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世美堂后记
余的妻子曾祖父王翁致谦,是宋丞相魏公的后代。自大名迁居宛丘,后来又迁至馀姚。元至顺年间,有一位在平江做官的人,因而定居在昆山之南的戴家村,所以当地的人们称他为“南戴王氏”。王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都与他友善,并为他结为亲家。成化初年,他在安亭江上筑起一百间房屋,堂宇宽敞宏大,极尽幽雅之致,题其匾额为“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他的曾孙某以拖欠官府财物赈济他人。我正读书于堂中,吾妻说:“您在,不可令人顿有《黍离》之悲。”我听此言后,已感恻然。然而也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于是谋质金以偿赈济之人,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后,始将赈济之债清偿完。安亭习俗鄙陋而田地恶劣。此前县人争以不利阻遏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嘲笑之。我在家务事上,从未尝訾省。吾妻终亦不告以有无,只是督僮奴垦荒菜地,每年苦旱而独收。每稻熟之际,先以为我家父母酒醴,才敢品尝。获两小麦,以为舅姑羞酱,才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遭遇悯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因我喜欢书籍,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不计数千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