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公溢子存道,部乡兵万五千,从李公入闽,闽平,诏以兵从海道北征,公执不可,曰:‘乡兵农人耳,始令征闽,许以事平归农,今复调之,是爽信也。’上不怿而罢,公继奏曰:‘兵已入闽,俾还州里,昔尝叛逆之民,宜籍为军,使北征,一举而恩威着矣。’上喜曰:‘孰谓儒者果迂阔哉!’太祖与宋濂谈神仙,对曰:‘汉武好神仙而方士至,梁武好佛而异僧集,使移此心求贤,则天下治矣。’

舍人耿忠奉使回,奏广信郡县官多违法,前所陈茶税失实,时新行赦。上怒,趣中书遣御史往廉状,丞相李韩公善长谏,不听,御史已受诏,丞相复谏,不从。乃与给事中尹正谏曰:‘朝廷新立,将布大信于四方,今肆赦之后,复以细故而烦御史按问,既失信,且亵国威。’上良久乃曰:‘止,其追御史毋往。’

诗句

  • 玉堂丛话·调护: 这是一首关于章懋(章公)与李公的故事。章懋是明朝的一位官员,他的儿子章存道也颇有才华。在一次军事行动中,由于对政策的争议,章公拒绝了皇帝的征召。

译文

章公的儿子章存道,率领家乡的兵员达一万五千人。随从李公前往福建作战,福建平定后,诏令他们从海上北征。然而章公坚持不同意,认为:“乡兵是农民出身,最初被命令去征闽,答应事平后让他们回到农务。现在再次调遣,这是背信弃义。”皇帝对此很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同意了。接着,章公又上奏说:“这些士兵已经入闽,应该还回州里。过去那些曾经叛逆的人,应把他们登记为军队,让他们北征。这样一来,恩威就能一起显现了。”皇帝很高兴地说:“谁说儒家真的迂阔啊!”。

注释

  • 玉堂丛话·调护: 这是一篇描述章公父子在朝廷上的争论的文章,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儒者的坚持。
  • 兵已入闽: 指章公的儿子章存道领导的乡兵已经进入福建。
  • 汉武, 梁武: 分别指的是汉武帝和梁武帝,两位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
  • 移此心求贤: 将注意力转移到寻求贤士上。
  • 舍人耿忠: 一个负责出使并返回的文官。
  • 给事中尹正: 也是一位文官,他参与了对新赦法的谏言。
  • 朝廷新立: 指新成立的朝廷开始实施政策。
  • 四方: 指全国各地或海外。
  • 细故而烦御史按问: 因为一些小事而让御史来查问。
  • 失信,且亵国威: 这样做既失信于民,又损害了国家的威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章公父子在面对朝廷征召时的坚持及后续的事件,展现了他们对于国家治理和政策执行的看法与态度。诗中涉及了儒家的坚持原则与灵活应变,以及政治决策过程中的权衡与选择。此外,通过对皇帝态度的描写,反映出了当时的朝政氛围和皇帝的权威。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一个历史事件,也表达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挑战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