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癸未,空中有声。大学士李贤密疏曰:‘传言“无形有声,谓之鼓妖”。上不恤民,则有此异。’因条不便于民者十事,上皆从之,即诏天下。贤又请罢江南所造段疋、磁器,清锦衣卫囚,止各边守臣进贡,下番所遣使臣,停中外买办采办。上不从。贤执之数四,止取前十条行之。左右见贤力争,皆寒心,同列亦为贤惧。贤曰:‘古之大臣,知无不言,今虽不能尽然,至于利害系国家安危者,岂可默默以苟禄位?’然上圣明,亦不以为忤也。

天顺二年,郊礼成,上太后徽号,因褒崇外家,以元舅会昌侯总营兵,其弟复乞升,上曰:‘足矣,复希恩泽,太后必见怒。’李文达贤曰:‘祖宗以来,外戚不与政,今会昌侯若此,不识太后知之乎?’上曰:‘太后正不乐此。’贤曰:‘此见太后盛德,但后不可为例耳。’英皇以景帝薨,欲令汪妃殉葬,公奏曰:‘汪妃虽立为后,即遭幽废,若令随之,情所不堪,况幼女可悯。’上恻然曰:‘卿言是。朕以为弟妇且少,不宜存内,初不计其母子之命。’遂遣居旧府。

诗句

天顺癸未,空中有声。大学士李贤密疏曰:‘传言“无形有声,谓之鼓妖”。上不恤民,则有此异。’因条不便于民者十事,上皆从之,即诏天下。贤又请罢江南所造段疋、磁器,清锦衣卫囚,止各边守臣进贡,下番所遣使臣,停中外买办采办。上不从。贤执之数四,止取前十条行之。左右见贤力争,皆寒心,同列亦为贤惧。贤曰:‘古之大臣,知无不言,今虽不能尽然,至于利害系国家安危者,岂可默默以苟禄位?’然上圣明,亦不以为忤也。

译文

天顺三年,在天空中出现异常声音。大学士李贤秘密上奏说:“传言‘没有形体却发出声音,称之为鼓妖’。皇上如果不关心民众,就会有这种怪事。因此他列举了十件不利于民众的事情,皇上都同意了,并下令全国执行。李贤又请求取消江南地区制造的缎匹、瓷器等物品,清理锦衣卫的囚犯,只允许边境守臣进献物品,停止中外之间的购买和采购。皇上不同意。李贤一再坚持,最后只采纳了前十个提议。皇帝身边的侍从见到李贤如此坚持自己的意见感到十分失望,其他官员也都对李贤感到忧虑。李贤说:“古代的大臣,知道有错就一定要说出来,现在虽然我做不到这样,但对于关系到国家兴衰安危的大事情,怎么可以沉默不语呢?为了保住官职,怎么能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国家大事呢?”然而皇上英明神武,并不认为李贤的话有什么不妥。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记录了天顺年间,大学士李贤向皇帝提出的关于改革的建议以及皇帝对李贤的态度和回应。其中,李贤多次提出改革建议,如减少江南地区的生产活动、清理锦衣卫的囚犯等,但最终都被皇帝拒绝。这体现了当时政治上的保守性,也反映了李贤坚持原则的精神。此外,皇帝对李贤的态度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包容和理解。尽管面对反对声浪,皇帝并未完全否定李贤的建议,而是采取了一种较为宽容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