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音保治疏,一曰养君德,‘臣闻养德之要,莫先于学问,大舜之圣,犹好问好察,仲虺称成汤好问则裕。陛下虽日御经筵,勤圣学,然势分尊严,上下情隔。上虽有所疑,而未尝问,下欲有所陈,而不得尽。臣愿陛下退朝之隙,早膳之后,择一二儒臣有学行者,日引对便殿,或赐座,或傍立,经典有疑辄问。务使圣心涣然,如天开日皎,则以之正心,以之正百官,正万民,而亿万年太平之业基于此矣。’二曰进人才,‘臣闻人才难得,自古为然,国家养士百年于兹,求其可用者,亦不多得,而一二可用者,又未尝用之,是可为长太息也。姑举臣所知者,如致仕吏部尚书李秉,侃侃公忠,忘身殉国,虽小过不能无,而大节则可许。养病修撰罗伦、编修张元祯,皆抱经济之学,郁不得施,故托疾引退,以免素餐之耻。如新会县举人陈献章,所学醇正,所养充大。臣愿陛下起李秉复为吏部尚书,起罗伦、张元祯为侍从,征陈献章,寄之台谏,则贤才用而治效臻矣。’三曰开贤路,‘臣闻明目达聪,从谏弗咈,自古记之。今朝廷虽置言官,多缄口不言者,以尝言者有摈黜之辱也。臣愿取回判官王徽等、评事章懋等,复其旧职,以彰陛下天地之量。仍敕自今台谏,凡政事得失,生民利病,一切直言无隐,则事无壅蔽,而邦家永享太平之祚矣。’四曰辟异端,‘臣闻异端者,正道之反,害道之大者也。当今号佛子法王者,无寸善可述,称真人者,无片长可取,名位尊隆,赏赉滥溢。臣愿陛下降其位号,杜其恩赏,自今有请建造寺观者,悉置诸法,则妖妄可绝,正道复明,而民兴行矣。’(疏议辑略)

这首诗是明朝大臣李东阳为皇帝所写的一份奏疏,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 养君德:建议皇帝在朝政之余抽时间与儒臣交流,询问他们的学问问题,这样可以增进君臣的理解和信任,让皇帝更加了解国家的运作和百姓的生活。这种互动可以提升皇帝的治理能力,同时也能使皇帝更加亲近人民。

  2. 进人才:指出国家虽然培养了众多人才,但是真正有用的人却不多。因此,李东阳建议皇帝重新启用一些被贬的人才,比如李秉、罗伦、张元祯等,这些人都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为朝廷做出更大的贡献。

  3. 开贤路:建议皇帝开放言官通道,允许他们直言不讳地发表意见,这样可以避免言官受到排挤或者被罢职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应该鼓励和支持那些有才华的人,让他们有机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4. 辟异端:指出当前社会上存在许多宗教和信仰上的异端,这些异端往往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混乱。因此,李东阳建议皇帝应该对这些异端进行打压和排斥,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李东阳的这份奏疏主要强调了君主应该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同时要开放言官通道,尊重和保护不同的观点和信仰。这些观点对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来说,都是非常有建设性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