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初,石亨与太监曹吉祥怙宠擅权,有投匿名书指黜时政者,缉捕甚急,举朝惶骇。亨劝上出榜,募能告捕者,赏以三品职,上令撰榜格。岳季方与吕文懿入见上曰:‘为政自有体式,盗贼责兵部,奸宄责法司,岂有天子自出榜构募之理?纵欲穷治其事,缓则人情怠忽,事自觉露,急则人情危惧,愈求韬晦,不如弗究。’吉祥从傍请究甚力,上徐谓曰:‘正言是也。’
林俊之劾继晓也,下之狱,上怒甚,事且不测。司礼太监怀恩叩首诤曰:‘不可,自古未闻有杀谏官者。我太祖、太宗时大开言路,故底盛治。今欲杀谏臣,将失百官心,将失天下心,臣不敢奉诏。’上大怒曰:‘汝与俊合谋讪我,不然,安知宫中事?’举所御砚掷之,恩以首承砚,不中,复怒仆其几,恩脱帽解带,伏地号泣曰:‘不能复事陛下矣。’上命左右扶出东华门,恩使谓镇抚司典诏狱者曰:‘若等谄梁方,合谋倾俊,俊死,若等不得独生。’乃径归卧家,曰中风矣,不复起视事。上无如之何,命医治疾,使者劳问旁午于道,俊得不死。时以星变黜传奉官,御马监张敏请于上,凡马坊传奉皆如故。敏持疏谒恩,跪于廷,恩徐曰:‘起,起,病足不能为礼。’问何为,曰:‘得旨,马坊传奉不必动。’恩大言曰:‘今日星变,专为我辈坏国也,外臣何能为?今甫欲正法,汝又坏之,他日天雷击汝首矣。’指其坐曰:‘吾不能居此,汝来居之,汝兄弟一家遍居权要,又欲居我位乎?’敏素骄贵,又老辈也,闻其言,不敢吐气,归家愤恨死。章瑾以宝石进,谋为锦衣卫镇抚,命恩传旨,恩曰:‘镇抚掌天下之狱,武臣之极选也,奈何以货得之?’上曰:‘汝违我命乎?’恩曰:‘非敢违命,恐违法也。’乃命覃昌传之,恩曰:‘傥外廷有谏者,吾言尚可行也。’时俞子俊为兵部尚书,恩讽曰:‘第执奏,吾从中赞之。’俞谢不敢,恩叹曰:‘吾固知外廷无人也。’时都御史王恕屡上疏论事,言甚切直,恩叹曰:‘天下忠义,斯人而已。’力左右之,卒免于祸。及弘治初,言路大开,进者过为激切,或指内人为刀锯之余。覃昌大怒,恩曰:‘彼言是也。吾侪本刑余之人,又何怒焉?’
诗句:
玉堂丛话·调护
天顺初,石亨与太监曹吉祥怙宠擅权,有投匿名书指黜时政者,缉捕甚急,举朝惶骇。亨劝上出榜,募能告捕者,赏以三品职,上令撰榜格。岳季方与吕文懿入见上曰:‘为政自有体式,盗贼责兵部,奸宄责法司,岂有天子自出榜构募之理?纵欲穷治其事,缓则人情怠忽,事自觉露,急则人情危惧,愈求韬晦,不如弗究。’吉祥从傍请究甚力,上徐谓曰:‘正言是也。’
译文:
在天顺初年,石亨和太监曹吉祥恃宠弄权,有人匿名上书指出朝廷政事不当,官府开始紧急追捕,全国上下都感到恐慌。石亨向皇帝建议发布榜文,招募能够告发犯罪的人,并给予三品官职的赏赐。岳季方和吕文懿进宫对皇帝说:“治理国家自有其方法,对于盗贼应该由兵部负责,对于不法分子应该由法司处理,哪有天子亲自悬赏招募犯人的道理呢?如果过分地追究这件事,那么人们就会变得懈怠,事情就容易败露;如果过于紧迫,人们就会感到害怕,更加想要隐藏起来。与其这样不如不深究。”曹吉祥在旁边极力请求追究此事,皇上最终同意了他的意见。
注释:
1. **天顺初**:指天顺年间初期,这是一段具体的历史时期。
2. **石亨与太监曹吉祥怙宠擅权**:描述了石亨和曹吉祥两人因皇帝的信任而专擅朝政的情况。
3. **有投匿名书指黜时政者**:有人秘密上书,批评当时的政策或政治问题。
4. **缉捕甚急**:政府开始快速地抓捕那些被认为有问题的人。
5. **亨劝上出榜,募能告捕者,赏以三品职**:石亨劝说皇帝发布榜文,公开悬赏,奖励那些能够揭露罪犯的人,并且给予这些有功之人三品官职的奖励。
6. **上令撰榜格**:皇帝下令制定公告格式。
7. **岳季方与吕文懿入见上曰**:岳季方和吕文懿两位大臣进见皇帝,向皇帝陈述意见。
8. **为政自有体式**:治理国家应该有固定的方法和规范。
9. **盗贼责兵部,奸宄责法司,岂有天子自出榜构募之理?**:皇帝不应该亲自悬赏来招募犯人,而是应该让相关部门来处理这类问题。
10. **吉祥从傍请究甚力,上徐谓曰:‘正言是也。’**:曹吉祥在旁边极力请求皇帝追究此事。皇上最终认同了石亨的意见。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历史事件,主要涉及到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官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诗中通过描述皇帝和大臣们的对话以及他们对政治问题的处理方式,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决策过程。这首诗通过对事件的记录,展示了古代朝廷的政治运作和社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