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上之情壅阏而不得下达,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 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以下是对《亲政篇》的逐句解读:

  1. 诗句释义:“《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 这句话引用了《易经·泰卦》的内容,表达了一种理想的政治状态,即君臣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共同目标和志向。这里的“上下交而其志同”意味着在君主与臣子之间应该保持沟通和理解,以达成共同的政治目标。

  2. 诗句释义:“《易》之《否》:‘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 这句同样出自《易经》,指出了当上下之间缺乏沟通时,国家将无法有效地运作。这反映了一个健康国家的基本要求,即君主与臣子之间需要有良好的交流和合作。

  3. 诗句释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 这是对古代朝廷建筑和政治象征的描述。天有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和中垣,象征着宇宙中的三个主要元素。皇帝的宫殿被比喻为三垣,分别对应着太极宫、天市(即皇城),以及紫微宫(即内朝)。这种象征性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天象的理解以及对朝廷结构的理想化构想。

  4. 诗句释义:“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 这句话总结了自古以来的政治经验,强调了尽管历史上存在着上下沟通的问题,但直到近代,这些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这可能暗示了随着时间的变迁,政治体制的变化导致君主与臣子之间的隔阂更加难以克服。

  5. 诗句释义:“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 描述了古代君臣见面的场景,仅限于短暂的朝会时间,而实际上,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远不止于此。这说明虽然表面上有正式的会议,但实际上双方的交流和互动往往是有限的,且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

  6. 诗句释义:“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 这一部分提到了中国古代的三种朝会制度。其中,正朝是最高的朝会场所,用来商议重大事务;治朝是日常的朝会场所,用于处理日常政务;内朝则是一个私密的场所,主要用于讨论国家大事,尤其是涉及到皇帝个人的事务。这种分层次的朝会体系有助于确保国家的稳定运行。

  7. 诗句释义:“《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 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 这一段引述了《玉藻》中的一段话,解释了君主如何处理朝政。《玉藻》是一本关于古代礼仪的书籍,其中的这段话讲述了君主通过不同的方式与群臣和臣民沟通和互动的方式。视朝是为了展示权威并听取意见,而听政则是在私下里处理国家大事。

  8. 诗句释义:“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 这一部分介绍了汉朝的朝会制度。其中,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等官员组成的是中朝,负责处理国家的重要事务;丞相以下到六百石的官员组成的是外朝,负责处理日常政务。

  9. 诗句释义:“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 这部分讲述了唐朝的皇城布局和朝会制度。承天门是唐朝皇城的正门,每年元正和冬至期间,皇帝会在此处接受来自外国的朝贡。

  10. 诗句释义:“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 这部分描述了唐朝太极门的情况。太极门是皇城北边的一座门,皇帝每年初一和十五在太极殿进行朝会。

  11. 诗句释义:“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 这部分讲述了唐朝两仪殿的情况。两仪殿是位于太极门以北的一座殿堂,皇帝在平常的日子里在这里处理国家事务。

  12. 诗句释义:“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周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 这部分详细介绍了宋朝的朝会制度和重要节日的庆祝活动。文德殿是宋朝的一种常设朝会地点,五日一周期;垂拱殿是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大庆殿是皇帝庆祝圣节的地方;紫宸殿和集英殿是赐宴和宴会的地方。

  13. 译文及注释:“《易》之《泰》曰:‘上下交而其志同。’” 这里引用了《易经·泰卦》中的一句话,用以说明君臣之间应该保持和谐的关系。

  14. 译文及注释:“《易》之《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 这里继续引用《易经·否卦》,强调如果君臣关系疏远,国家将不能正常运作。

  15. 译文及注释:“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 这段文字是对古代朝廷建筑和政治象征的解释。

  16. 译文及注释:“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 这句话总结了历史上君主与臣子之间沟通不畅的问题,并指出现代更为严重。

本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古代文献来支持其论点,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君臣之间沟通的重视及其影响。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即使是在现代,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