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三面绕山,东为城市,春来树色新丰,登台四眺,浅深青碧,色态间呈,高下参差,面面回出。或冉冉浮烟,或依依带雨,或丛簇山村,或掩映楼阁,或就日向荣,或临水漾碧。幽然会心,自多胸中生意;极目撩人,更驰江云春树之想。
【注释】
初阳台:相传是屈原曾登过的一座楼,在今湖北秭归。春树:春天的树木。
三面绕山:西湖周围有青山环抱。东为城市:杭州城就在湖的东部。春来树色新丰:春天时树上绿意盎然,像新丰(地名)一样美。登台四眺:登上高台上远望。
浅深青碧:青绿色的湖水颜色深浅不一。色态间呈:色彩和姿态交替出现。高下参差:高低不平、参差错落。或冉冉浮烟,或依依带雨:山上的雾气飘动,山脚下的云雾缠绵,就像烟雾和细雨。
或丛簇山村,或掩映楼阁:山峰之间簇拥着村庄,山腰和山麓掩映着楼阁。或就日向荣:有的太阳正好升起。或临水漾碧:水波荡漾,一片碧绿。
幽然会心,自多胸中生意:心中悠然产生一种愉悦之感,自然心胸开阔。极目撩人,更驰江云春树之想:放眼远望让人心旷神怡,更加渴望看到那江上的春景,以及那如画的春树。
【赏析】
《初阳台望春树》是一首写景诗,作者通过描绘西湖美景,抒发了内心的感慨。这首诗以西湖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展现了西湖的美景,使西湖的美丽景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将西湖的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让人仿佛置身于西湖之中,感受其美丽与魅力。
首句“初阳台 ”是诗人登高远望的地方。诗人站在阳台上,眺望着远处的西湖美景。第二句“西湖 三面绕 山 ” 描绘了西湖周围环绕着青山。第三、四句则具体描绘了西湖上的风景。诗人用“冉冉浮烟”、“依依带雨”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雾气缭绕、山脚下的云雾缠绵的景象。同时,诗人也用“丛簇”、“掩映”等词汇,描绘出了山峰之间的村庄和山腰、山麓的楼阁的美景。
接下来五、六两句,诗人又换了一个视角,从高处俯瞰整个西湖。他看到了湖水的颜色随着时间和光线的变化而变化,时而浅深青碧,时而红润如醉,时而碧波荡漾,时而清澈见底。这些美丽的景色使诗人的心情变得舒畅起来,于是他不禁感叹:“自多胸中生意”,即内心感到无比的愉快和满足。
最后一句“极目撩人,更驰江云春树之想”,则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进一步赞美。他不仅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更向往那些如画的春树。这里的“江云春树之想”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江南春天景色的向往和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将西湖的美景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