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冥境界,乃地之阴司。天有神而地有鬼,阴阳轮转;禽有生而兽有死,反复雌雄。生生化化,孕女成男。此自然之数,不能易也。今有花果山水帘洞天产妖猴孙悟空,逞恶行凶,不服拘唤。弄神通,打绝九幽鬼使;恃势力,惊伤十代慈王。大闹森罗,强销名号。致使猴属之类无拘,猕猴之畜多寿,寂灭轮回,各无生死。贫僧具表,冒渎天威。伏乞调遣神兵,收降此妖,整理阴阳,永安地府。谨奏。
玉皇览毕,传旨:“着冥君回归地府,朕即遣将擒拿。”秦广王亦顿首谢去。
大天尊宣众文武仙卿,问曰:“这妖猴是几年产育,何代出身,却就这般有道?”一言未已,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道:“这猴乃三百年前天产石猴。当时不以为然,不知这几年在何方修炼成仙,降龙伏虎,强销死籍也。”玉帝道:“那路神将下界收伏?”言未已,班中闪出太白长庚星俯伏启奏道:“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与人何以异哉?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玉帝闻言甚喜,道:“依卿所奏。”即着文曲星官修诏,着太白金星招安。
诗句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 注释: “四海千山”指整个天下,“九幽十类”指阴间的十个类别。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壮观的景象,意味着天地间的一切生物都被这股力量所控制或震慑。“皆拱伏”和“尽除名”则表明这种力量无处不在,无人能逃脱其统治。
- 赏析: 此句展现了一种宇宙间的绝对统治与秩序,强调了某种神秘存在对世界的全面掌控。
译文
四海千山都在它的统治下,
九幽十类全部被消除了名声。
关键词解释
- 四海:古代对中国的别称,包括东海、南海、西海、北海等。
- 千山:形容山脉众多,常用以形容地形的雄伟和广袤。
- 九幽:道教用语,指人世之外的另一个世界,通常与死后的世界相关。
- 十类:这里指阴间的十个类别,每个类别可能指的是不同种类的神祇或鬼怪。
- 拱伏:意为屈服,臣服于某种力量之下。
- 除名:剥夺某人的身份或地位,使之从某个团体或序列中去除。
- 文曲星: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颗星星,象征文化和智慧。
- 太白金星:古代天文学中的一颗星星,常被视为正义与光明的象征。
- 降龙伏虎:出自《西游记》,意指有降伏妖魔的能力。
- 生化之慈恩:指大自然养育生命之恩。
- 收仙有道:意为收服神仙也有道义可循。
- 玉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帝,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
- 降一道招安圣旨:表示发布一道命令进行招安。
- 文曲星官:负责天文观测和记录的官员。
- 太白金星:负责记录星辰运行的官员。
- 修诏:撰写诏书。
- 降龙伏虎:出自《西游记》,意指拥有降伏妖魔的能力。
- 拘唤:召唤、召唤的意思。
- 禽生兽死:鸟类和动物出生死亡,比喻万物生死轮回。
- 阴阳轮转:阴阳相交替,如日月轮流运转。
- 恃势力:凭借自己的实力或力量。
- 惊伤十代慈王:震惊并伤害了十代的仁慈之王。
- 寂灭轮回:指一切事物最终归于沉寂,没有再轮回的可能。
- 贫僧具表:我以贫贱的身份上表陈述。
- 冒渎天威:冒昧地打扰天帝的威严。
- 调遣神兵:派遣神力的军队。
- 整理阴阳:调整阴阳的秩序。
- 永安地府:使地府永远安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神秘的存在(可能是佛、菩萨、神灵等)的力量,来表达作者对于宇宙秩序和自然法则的敬畏和理解。诗中通过对“四海千山”“九幽十类”的描绘,展示了一个无边无际、秩序井然的自然世界。而“大天尊宣众文武仙卿”一句则是将读者的视角拉回到现实,让读者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宏伟和神圣。最后,通过“贫僧具表,冒渎天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天帝权威的尊重和自身的谦卑态度。整体来看,这首诗是一篇充满宗教色彩和哲理思考的作品,既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感悟,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宇宙和生命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