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听说,心中惊惨。进前又走不多时,见一伙鬼卒,各执幢幡,路旁跪下道:“桥梁使者来接。”判官喝令起去,上前引着太宗,从金桥而过。太宗又见那一边有一座银桥,桥上行几个忠孝贤良之辈,公平正大之人,亦有幢幡接引;那壁厢又有一桥,寒风滚滚,血浪滔滔,号泣之声不绝。太宗问道:“那座桥是何名色?”判官道:“陛下,那叫做奈河桥。若到阳间,切须传记,那桥下都是些——
奔流浩浩之水,险峻窄窄之路。俨如匹练搭长江,却似火坑浮上界。阴气逼人寒透骨,腥风扑鼻味钻心。波翻浪滚,往来并没渡人船;赤脚蓬头,出入尽皆作业鬼。桥长数里,阔只三騑,高有百尺,深却千重。上无扶手栏杆,下有抢人恶怪。枷杻缠身,打上奈河险路。你看那桥边神将甚凶顽,河内孽魂真苦恼,桠杈树上,挂的是青红黄紫色丝衣;壁斗崖前,蹲的是毁骂公婆淫泼妇。铜蛇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出路。”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西游记》中的一段,描述了唐太宗地府还魂的奇幻场景。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 太宗听说,心中惊惨。(太宗皇帝得知此事后非常惊恐、痛苦。)
- 太宗:指唐朝皇帝李世民。
- 惊惨:形容惊恐和悲伤。
- 进前又走不多时,见一伙鬼卒,各执幢幡,路旁跪下道:“桥梁使者来接。”(太宗皇帝前进不远,便见到一群鬼兵,手持旗帜,跪在道路旁迎接。)
- 进前:指前进。
- 伙:数量多的意思。
- 幢幡:古代用于仪仗或祭祀的旗帜。
- 桥使者:指掌管过桥的神灵使者。
- 判官喝令起去,上前引着太宗,从金桥而过。(鬼差喝令让太宗起来,引领他走过金桥。)
- 判官:这里指的是阴间的官员或神灵。
- 喝令:下令或命令。
- 起去:起身。
- 金桥:用金属制成的桥梁,象征阳间。
- 太宗又见那一边有一座银桥,桥上行几个忠孝贤良之辈,公平正大之人,亦有幢幡接引;那壁厢又有一桥,寒风滚滚,血浪滔滔,号泣之声不绝。(太宗皇帝又看到对面是一座银桥,上面有几位忠孝贤良之士,以及公正无私之人,他们也被幢幡引导。同时,那边还有一座桥,寒风呼啸,血水翻滚,哭声不断。)
- 银桥:用银制成的桥梁,象征阴间。
- 忠孝贤良之辈:指忠诚、孝顺、贤能的人。
- 公平正大之人:指公正、正直、善良的人。
- 寒风滚滚:形容风势猛烈寒冷。
- 血浪滔滔:形容血流如河,波涛汹涌。
- 号泣之声不绝:哭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 太宗问道:“那座桥是何名色?”:(太宗皇帝问那座桥是什么名字。)
- 那座桥:即前面提到的两座桥。
- 何名色:意为叫什么名字。
- 判官道:“陛下,那叫做奈河桥。若到阳间,切须传记,那桥下都是些——奔流浩浩之水,险峻窄窄之路。俨如匹练搭长江,却似火坑浮上界。阴气逼人寒透骨,腥风扑鼻味钻心。波翻浪滚,往来并没渡人船;赤脚蓬头,出入尽皆作业鬼。桥长数里,阔只三騑,高有百尺,深却千重。上无扶手栏杆,下有抢人恶怪。枷杻缠身,打上奈河险路。你看那桥边神将甚凶顽,河内孽魂真苦恼,桠杈树上,挂的是青红黄紫色丝衣;壁斗崖前,蹲的是毁骂公婆淫泼妇。铜蛇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出路。”:(判官告诉太宗,那桥名为奈河桥,如果到阳间,必须记录下来。桥下有奔腾不息的河水和险峻狭窄的道路,宛如一条巨大的布匹横跨长江,仿佛火炉般炽热。阴冷的气息让人感到刺骨的寒冷,腥味扑鼻令人作呕。波浪翻滚,船只往来穿梭没有地方可以渡过。人们赤脚而入,到处都有劳作的鬼魂。这座桥长达几里,宽度只有三尺,高度有百尺,深度也有千尺。桥上没有扶手栏杆,下方有凶恶的怪物。人们被锁链捆绑,被迫通过这条危险的道路。你看桥边的神将多么凶恶,河内的亡魂真是痛苦不堪。树上挂着各种颜色的丝衣装饰品;墙壁陡峭的悬崖前,蹲着一些骂公婆、淫泼的妇女。这些铜蛇铁狗任由他们争夺食物,永远无法离开奈河桥。)
这段描述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比喻,展现了一个阴森恐怖的世界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唐太宗内心的恐惧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