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孙行者请三藏上马,他在前边,背着行李,赤条条,拐步而行。不多时,过了两界山,忽然见一只猛虎,咆哮剪尾而来,三藏在马上惊心。行者在路旁欢喜道:“师父莫怕他,他是送衣服与我的。”放下行李,耳朵里拔出一个针儿,迎着风,幌一幌,原来是个碗来粗细一条铁棒。他拿在手中,笑道:“这宝贝,五百余年不曾用着他,今日拿出来挣件衣服儿穿穿。”你看他拽开步,迎着猛虎,道声“业畜!那里去!”那只虎蹲着身,伏在尘埃,动也不敢动动。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的脑浆迸万点桃红,牙齿喷几点玉块,唬得那陈玄奘滚鞍落马,咬指道声“天哪!天哪!刘太保前日打的斑斓虎,还与他斗了半日;今日孙悟空不用争持,把这虎一棒打得稀烂,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
这首诗的翻译如下:
孙行者背着行李,赤条条地在前面行走。不久他来到了两界山,突然看到一只猛虎咆哮着扑过来。在马上的三藏非常害怕。孙行者高兴地对三藏说:“不要怕它,它送衣服给我。”然后他从耳朵里拔出一个针儿,迎风一晃,发现原来是一根铁棒。他拿起铁棒,笑着说:“这个宝贝五百余年没有用,今天拿出来挣件衣服穿穿。”
他大步走向那只猛虎,喊道:“业畜!你哪里去?”那只猛虎蹲在地上,伏在尘土中,一动也不动。孙行者照着老虎的脑袋一棒,就打得老虎脑浆迸出万点桃红,牙齿喷出几点玉块,吓得陈玄奘滚鞍落马,咬牙切齿地说:“天哪!天哪!刘太保前日打的斑斓虎,还和他斗了半日;今天孙悟空不用争持,就把这只虎一棒打得稀烂,真是强中更有强中手啊!”
注释:
- 孙行者:指的是孙悟空。
- 三藏:指唐僧,是取经的主要人物。
- 两界山:位于《西游记》中的一个地名,是孙悟空被压在山下的地方。
- 猛虎:指凶猛的老虎。
- 袈裟:佛教徒穿的长袍,这里指的是用来换钱的衣服。
- 业畜:佛教语,意指作恶多端的动物或人。
- 斑纹虎:身上有花纹的老虎。
- 陈玄奘:是《西游记》中的主人公之一,为了取得真经而踏上了取经之路。
- 刘太保:指刘伯钦(字太保),是唐僧取经队伍中的徒弟之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孙悟空和猛虎的斗争场面,展现了其英勇无畏、机智勇敢的品质。同时,通过对比唐僧与猛虎的战斗,反映了不同角色之间的差异性。此外,诗中的“业畜”一词,也体现了佛教对于因果报应的观念,强调恶行终将受到惩罚。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生动形象,情节紧张刺激,充满了戏剧性和想象力,是《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