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们说着话,早已到了门首。三藏下了马,只见那门上有三个大字,乃里社祠,遂入门里。那里边有一个老者:顶挂着数珠儿,合掌来迎,叫声“师父请坐。”三藏慌忙答礼,上殿去参拜了圣象,那老者即呼童子献茶。茶罢,三藏问老者道:“此庙何为里社?”老者道:“敝处乃西番哈-国界。这庙后有一庄人家,共发虔心,立此庙宇。里者,乃一乡里地;社者,乃一社上神。每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日,各办三牲花果,来此祭社,以保四时清吉、五谷丰登、六畜茂盛故也。”三藏闻言,点头夸赞:“正是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那里人家,更无此善。”老者却问:“师父仙乡是何处?”三藏道:“贫僧是东土大唐国奉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的。路过宝坊,天色将晚,特投圣祠,告宿一宵,天光即行。”那老者十分欢喜,道了几声失迎,又叫童子办饭。三藏吃毕谢了。行者的眼乖,见他房檐下,有一条搭衣的绳子,走将去,一把扯断,将马脚系住。那老者笑道:“这马是那里偷来的?”行者怒道:“你那老头子,说话不知高低!我们是拜佛的圣僧,又会偷马?”老儿笑道:“不是偷的,如何没有鞍辔缰绳,却来扯断我晒衣的索子?”三藏陪礼道:“这个顽皮,只是性燥。你要拴马,好生问老人家讨条绳子,如何就扯断他的衣索?老先休怪,休怪。我这马,实不瞒你说,不是偷的:昨日东来,至鹰愁陡涧,原有骑的一匹白马,鞍辔俱全。不期那涧里有条孽龙,在彼成精,他把我的马连鞍辔一口吞之。幸亏我徒弟有些本事,又感得观音菩萨来涧边擒住那龙,教他就变做我原骑的白马,毛片俱同,驮我上西天拜佛。今此过涧,未经一日,却到了老先的圣祠,还不曾置得鞍辔哩。”那老者道:“师父休怪,我老汉作笑耍子,谁知你高徒认真。我小时也有几个村钱,也好骑匹骏马,只因累岁——,遭丧失火,到此没了下梢,故充为庙祝,侍奉香火,幸亏这后庄施主家募化度日。我那里倒还有一副鞍辔,是我平日心爱之物,就是这等贫穷,也不曾舍得卖了。才听老师父之言,菩萨尚且救护,神龙教他化马驮你,我老汉却不能少有周济,明日将那鞍辔取来,愿送老师父,扣背前去,乞为笑纳。”三藏闻言,称谢不尽。早又见童子拿出晚斋,斋罢,掌上灯,安了铺,各各寝歇。
诗句:
- 师徒们说着话,早已到了门首。三藏下了马,只见那门上有三个大字,乃里社祠,遂入门里。那里边有一个老者:顶挂着数珠儿,合掌来迎,叫声“师父请坐。”三藏慌忙答礼,上殿去参拜了圣象,那老者即呼童子献茶。
译文:师徒们交谈着,已经来到了庙门外。唐僧下马后,看到了门前写着“里社祠”三个大字,于是进入庙内。里面有一个老者,头顶挂了一个念珠,双手合十迎接,并叫道:“师父请坐。”唐僧急忙行礼,上殿朝拜了神像,然后那个老者叫来童子端来茶。喝完茶后,唐僧询问老者:“这个庙为什么叫做里社祠呢?”老者回答:“我们这个地方是西番哈国边界。这庙后面有一家人家,他们共同虔诚地建立了这座庙宇。‘里’是指这个地方,而‘社’则是指供奉的神灵。每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节气时,村民们都会用三牲和花果来祭祀这些神灵,以祈求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唐僧听后,点头称赞:“真是离家千里远,又是一种乡风。我的故乡也很少有这样好的习俗。”老者又问:“师父是从哪个地方来的?”唐僧答道:“我是从东土大唐国奉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的。路过此地,天色已晚,特来此投宿一晚,明天一早就要继续前行。”老者非常热情地招待他,还特意叫童子准备了饭菜。唐僧吃完后感谢道别。孙悟空发现房檐下有一条系马用的绳子,走过去将绳子扯断,把马脚拴住。老者笑道:“你这匹马是怎么得来的?”孙悟空生气地说:“你个老头子说话不知轻重!我们是来拜佛的圣僧,怎能偷走别人的马?”老者笑道:“不是偷来的,为何没有鞍辔缰绳,却扯断了我晒的绳索?”唐僧连忙道歉:“我这个顽皮徒弟,只是性子急躁。你要拴马,可以好好问问老人家要绳子,怎么就扯断了他的衣索?老人家莫怪我,莫怪我。”唐僧说:“这匹马其实并不是偷来的。昨天我从东边过来,到鹰愁陡涧时有一匹白马,鞍辔俱全。不料那涧里有一条孽龙,它在那里成精,把我的马一口吞了。多亏我徒弟孙悟空本领高强,又遇到观音菩萨前来涧边擒住那恶龙,让它变作我原来的白马,毛片都相同,驮着我上西天拜佛。现在我经过鹰愁陡涧,还没有过一天时间,就来到这里,还没来得及置备鞍辔。”老者笑道:“老师父休怪我老汉开玩笑,没想到你这位高徒当真如此认真。我年轻时也有几个钱,也能骑匹好马。只是多年以后,遭遇火灾,财产尽失,到这里变成了庙祝,侍奉香火,靠施主们的捐助度日。我这儿倒是还有一副鞍辔,是我平时喜欢的宝贝,即使现在贫困潦倒,也没有舍得卖掉。刚才听到老师父所说,菩萨都能救护,那条孽龙也让他变成马驮着老师父上西天,我这样的老头子也不能少有一点儿周济。明天我会取来那副鞍辔,愿意送给老师父作为礼物,希望您能笑纳。”唐僧听后感激不尽。
赏析:
这段描述展示了唐僧师徒在旅途中的一次偶遇以及与当地村民的互动。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当地人的热情好客、尊重宗教仪式的态度,并揭示了西番哈国的社会风俗和文化传统。同时,也体现了唐僧师徒对佛法的虔诚追求和对困难境遇的坚韧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