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若是宽恩放心,教弟子拿到后房,细细的看一夜,明早送还老爷西去,不知尊意何如?”三藏听说,吃了一惊,埋怨行者道:“都是你!都是你!”行者笑道:“怕他怎的?等我包起来,教他拿了去看。但有疏虞,尽是老孙管整。”那三藏阻当不住,他把袈裟递与老僧道:“凭你看去,只是明早照旧还我,不得损污些须。”老僧喜喜欢欢,着幸童将袈裟拿进去,却吩咐众僧,将前面禅堂扫净,取两张藤床,安设铺盖,请二位老爷安歇;一壁厢又教安排明早斋送行,遂而各散。师徒们关了禅堂,睡下不题。
却说那和尚把袈裟骗到手,拿在后房灯下,对袈裟号啕痛哭,慌得那本寺僧,不敢先睡。小幸童也不知为何,却去报与众僧道:“公公哭到二更时候,还不歇声。”有两个徒孙,是他心爱之人,上前问道:“师公,你哭怎的?”老僧道:“我哭无缘,看不得唐僧宝贝!”小和尚道:“公公年纪高大,发过了他的袈裟,放在你面前,你只消解开看便罢了,何须痛哭?”老僧道:“看的不长久。我今年二百七十岁,空挣了几百件袈裟,怎么得有他这一件?怎么得做个唐僧?”小和尚道:“师公差了。唐僧乃是离乡背井的一个行脚僧。你这等年高,享用也彀了,倒要象他做行脚僧,何也?”老僧道:“我虽是坐家自在,乐乎晚景,却不得他这袈裟穿穿。若教我穿得一日儿,就死也闭眼,也是我来阳世间为僧一场!”众僧道:“好没正经!你要穿他的,有何难处?
诗句
“老爷若是宽恩放心,教弟子拿到后房,细细的看一夜,明早送还老爷西去,不知尊意何如?”
译文
如果师父您能够宽容地放行我们,让我们在后房仔细查看一下那件袈裟。明天清晨我们将它归还给您,请您务必不要介意。
注释
- 老爷:这里指唐僧师徒。
- 宽恩放心:表示希望师父能宽容。
- 教弟子:指取经队伍中的孙悟空。
- 拿到后房:把袈裟放在后房。
- 细细的看一夜:仔细检查一整夜。
- 明早送还:明天早晨将袈裟归还给师父。
- 尊意:您的心意或意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观音院的老僧为了得到那件袈裟,不惜与徒弟们进行一场斗智斗勇的故事。老僧的贪婪、无奈和对袈裟的深深眷恋通过他的言辞和行为被生动地表达出来。他不仅对袈裟充满感情,还担心袈裟会损坏,这种强烈的占有欲和保护欲让人感到心疼。同时,这也反映了佛教中“舍己为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