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有眼无珠,不识真人下界!你的袈裟在后面方丈中老师祖处哩。”三藏行过了三五层败壁破墙,嗟叹不已。只见方丈果然无火,众僧抢入里面,叫道:“公公!唐僧乃是神人,未曾烧死,如今反害了自己家当!趁早拿出袈裟,还他去也。”

原来这老和尚寻不见袈裟,又烧了本寺的房屋,正在万分烦恼焦燥之处,一闻此言,怎敢答应?因寻思无计,进退无方,拽开步,躬着腰,往那墙上着实撞了一头,可怜只撞得脑破血流魂魄散,咽喉气断染红沙!有诗为证,诗曰:堪叹老衲性愚蒙,枉作人间一寿翁。欲得袈裟传远世,岂知佛宝不凡同!但将容易为长久,定是萧条取败功。广智广谋成甚用?损人利己一场空!慌得个众僧哭道:“师公已撞杀了,又不见袈裟,怎生是好?”行者道:“想是汝等盗藏起也!都出来!开具花名手本,等老孙逐一查点!”那上下房的院主,将本寺和尚、头陀、幸童、道人尽行开具手本二张,大小人等,共计二百三十名。行者请师父高坐,他却一一从头唱名搜检,都要解放衣襟,分明点过,更无袈裟。又将那各房头搬抢出去的箱笼物件,从头细细寻遍,那里得有踪迹。三藏心中烦恼,懊恨行者不尽,却坐在上面念动那咒。行者扑的跌倒在地,抱着头,十分难禁,只教“莫念!

诗句:

三藏行过了三五层败壁破墙,嗟叹不已。    
只见方丈果然无火,众僧抢入里面,叫道:“公公!唐僧乃是神人,未曾烧死,如今反害了自己家当!趁早拿出袈裟,还他去也。”    
原来这老和尚寻不见袈裟,又烧了本寺的房屋,正在万分烦恼焦燥之处,一闻此言,怎敢答应?    
因寻思无计,进退无方,拽开步,躬着腰,往那墙上着实撞了一头,可怜只撞得脑破血流魂魄散,咽喉气断染红沙!    

译文:
“我们真是眼睛瞎了,没有认出你这位神仙降世人间!” “你的袈裟就在后面的方丈里,在老师祖那里。” 唐僧经过三层残垣断壁后,感叹不止。突然,他看到方丈里真的没有火,众和尚冲进去说:“公公,唐僧是个神人,没有被火烧死,反而连自己的东西都害了!快点把他的袈裟拿出来吧。” 由于这个老和尚找不到袈裟,又把寺庙的房子烧了,他在极度的烦恼和焦灼之中,听到这话不敢回答。因为想不出办法,进退两难,于是拽开脚步,弯着腰,朝墙上撞去,结果脑袋破了,血流而死,气绝身亡。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唐僧在寻找丢失的袈裟并最终发现袈裟被藏起来时的情景。诗中的“袈裟”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衣物,它象征着佛教的圣物,是修行者的护身符。诗中的僧人和和尚们因为贪图宝物而失去了理智,导致了一场悲剧。最后,唐僧在绝望中尝试念动咒语以唤醒他的同伴,但已经为时太晚。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人性中的贪婪与愚昧,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后果。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和批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