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才说他本事与你手平,你却怎生得胜,取我袈裟回来?”行者道:“莫管,莫管,我有处治。”
正商议间,众僧摆上晚斋,请他师徒们吃了。三藏教掌灯,仍去前面禅堂安歇。众僧都挨墙倚壁,苫搭窝棚,各各睡下,只把个后方丈让与那上下院主安身。此时夜静,但见:银河现影,玉宇无尘。满天星灿烂,一水浪收痕。万籁声宁,千山鸟绝。溪边渔火息,塔上佛灯昏。昨夜-黎钟鼓响,今宵一遍哭声闻。
是夜在禅堂歇宿。那三藏想着袈裟,那里得稳睡?忽翻身见窗外透白,急起叫道:“悟空,天明了,快寻袈裟去。”行者一骨鲁跳将起来,早见众僧侍立,供奉汤水,行者道:“你等用心伏侍我师父,老孙去也。”三藏下床扯住道:“你往那里去?”行者道“我想这桩事都是观音菩萨没理,他有这个禅院在此,受了这里人家香火,又容那妖精邻住。我去南海寻他,与他讲一讲,教他亲来问妖精讨袈裟还我。”三藏道:“你这去,几时回来?”行者道:“时少只在饭罢,时多只在晌午就成功了。那些和尚,可好伏侍,老孙去也。”说声去,早已无踪。须臾间,到了南海,停云观看,但见那:汪洋海远,水势连天。祥光笼宇宙,瑞气照山川。千层雪浪吼青霄,万迭烟波滔白昼。水飞四野,浪滚周遭。水飞四野振轰雷,浪滚周遭鸣霹雳。休言水势,且看中间。五色朦胧宝迭山,红黄紫皂绿和蓝。才见观音真胜境,试看南海落伽山。好去处!山峰高耸,顶透虚空。中间有千样奇花,百般瑞草。风摇宝树,日映金莲。观音殿瓦盖琉璃,潮音洞门铺玳瑁。绿杨影里语鹦哥,紫竹林中啼孔雀。罗纹石上,护法威严;玛瑙滩前,木叉雄壮。这行者观不尽那异景非常,径直按云头,到竹林之下。早有诸天迎接道:“菩萨前者对众言大圣归善,甚是宣扬。今保唐僧,如何得暇到此?”行者道:“因保唐僧,路逢一事,特见菩萨,烦为通报。”诸天遂来洞口报知。菩萨唤入,行者遵法而行,至宝莲台下拜了。菩萨问曰:“你来何干?”行者道:“我师父路遇你的禅院,你受了人间香火,容一个黑熊精在那里邻住,着他偷了我师父袈裟,屡次取讨不与,今特来问你要的。”菩萨道:“这猴子说话,这等无状!既是熊精偷了你的袈裟,你怎来问我取讨?都是你这个孽猴大胆,将宝贝卖弄,拿与小人看见,你却又行凶,唤风发火,烧了我的留云下院,反来我处放刁!”行者见菩萨说出这话,知他晓得过去未来之事,慌忙礼拜道:“菩萨,乞恕弟子之罪,果是这般这等。但恨那怪物不肯与我袈裟,师父又要念那话儿咒语,老孙忍不得头疼,故此来拜烦菩萨。望菩萨慈悲之心,助我去拿那妖精,取衣西进也。”菩萨道:“那怪物有许多神通,却也不亚于你。也罢,我看唐僧面上,和你去走一遭。”行者闻言,谢恩再拜。即请菩萨出门,遂同驾祥云,早到黑风山,坠落云头,依路找洞。
【诗句】
“你才说他本事与你手平,你却怎生得胜,取我袈裟回来?” 行者道:“莫管,莫管,我有处治。”
【译文】
刚才他还说你的能力与我相当,你怎么就能赢,取回我的袈裟?
【关键词注释】
- 手平:意思是实力相等。
- 莫管:意思是不要担心,我自有办法。
- 处治:意思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赏析】
这一句对话显示了孙悟空的自信和决心。他自信自己有办法战胜敌人,即使对方的能力与他相当。这种自信来源于他丰富的战斗经验和无畏的精神。同时,他也提醒我们,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冷静,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诗句】
正商议间,众僧摆上晚斋,请他师徒们吃了。三藏教掌灯,仍去前面禅堂安歇。众僧都挨墙倚壁,苫搭窝棚,各各睡下,只把个后方丈让与那上下院主安身。此时夜静,但见:银河现影,玉宇无尘。满天星灿烂,一水浪收痕。万籁声宁,千山鸟绝。溪边渔火息,塔上佛灯昏。昨夜-黎钟鼓响,今宵一遍哭声闻。
【译文】
正当他们商讨对策时,众和尚摆上了晚餐,请唐僧和他的徒弟们享用。唐僧让他们掌灯,然后回到前面的禅堂休息。所有和尚都靠着墙和柱子,搭建起简易的窝棚休息睡觉,把后面的院子留给上院和下院的主人们使用。此时夜晚安静,只见:夜空中银河映照,宇宙中一片宁静。满天的星星灿烂夺目,一条清澈的小河水静静流淌。四周寂静无声,连鸟儿的叫声也没有。溪边的渔船不再打鱼,塔上的佛灯也已昏暗。昨夜的钟鼓声还在耳边回响,今夜只有一次哭泣的声音传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晚上禅堂里的场景,通过描写环境的宁静和人物的动作来表达出一种平和的氛围。诗中的“银河现影,玉宇无尘”等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夜晚景象,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安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平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