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僧师徒三众,脱难前来,不一日,行过了八百黄风岭,进西却是一脉平阳之地。光陰迅速,历夏经秋,见了些寒蝉鸣败柳,大火向西流。正行处,只见一道大水狂澜,浑波涌浪。
三藏在马上忙呼道:“徒弟,你看那前边水势宽阔,怎不见船只行走,我们从那里过去?”八戒见了道:“果是狂澜,无舟可渡。”
那行者跳在空中,用手搭凉篷而看,他也心惊道:“师父啊,真个是难,真个是难!这条河若论老孙去呵,只消把腰儿扭一扭,就过去了;若师父,诚千分难渡,万载难行。”三藏道:“我这里一望无边,端的有多少宽阔?”行者道:“径过有八百里远近。”
八戒道:“哥哥怎的定得个远近之数?”行者道:“不瞒贤弟说,老孙这双眼,白日里常看得千里路上的吉凶。却才在空中看出:此河上下不知多远,但只见这径过足有八百里。”长老忧嗟烦恼,兜回马,忽见岸上有一通石碑。三众齐来看时,见上有三个篆字,乃流沙河,腹上有小小的四行真字云:“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师徒们正看碑文,只听得那浪涌如山,波翻若岭,河当中滑辣的钻出一个妖精,十分凶丑: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那怪一个旋风,奔上岸来,径抢唐僧,慌得行者把师父抱住,急登高岸,回身走脱。那八戒放下担子,掣出铁钯,望妖精便筑,那怪使宝杖架住。他两个在流沙河岸,各逞英雄。这一场好斗:九齿钯,降妖杖,二人相敌河岸上。
【译文】
话说唐僧师徒三众,脱难前来,不一日,行进了八百里黄风岭后,进入了一片平坦之地。时间过得飞快,经过夏天又到了秋天,他们看到了寒蝉鸣败柳,大火向西流。正当他们行走时,突然一道大水狂澜涌动,波浪翻滚。
三藏在马上急忙叫道:“徒弟们,你看那前方的河水宽阔,怎不见船只行驶,我们怎么过去呢?”八戒看了道:“确实很汹涌,无法渡过。”
行者跳在空中,用手搭凉篷而看,他也心惊道:“师父啊,真是困难重重啊!这条河如果单论我孙悟空去的话,只需扭动腰身就过去了;但若师父您,真的很难渡过去。”三藏道:“我看这河水无边无际,到底有多宽?”行者道:“径直穿过有八百里那么远。”
八戒问行者:“哥哥你怎么判断出这么远的距离?”行者道:“别瞒着你弟弟,我的千里眼常能看穿千里路上的吉凶。刚才我在空中看,这河水上下不知多长,但只见这直接贯穿足有八百里那么远。”长老忧心忡忡,调转马头,忽然看见岸上有一通石碑。三众齐来观看,见上面有三个篆字,是“流沙河”,腹上有四行真字云:“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师徒们正看碑文时,只听得巨浪翻滚如山,波翻如岭,河中央滑辣地钻出一个妖精,十分凶恶: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那怪一个旋风,奔上岸来,直抢唐僧,慌得行者把师父抱住,急登高岸,转身逃跑。那八戒放下担子,抽出铁钯,向妖精便打,那怪物使宝杖架住。两人在流沙河岸上各逞英雄。这场好斗:九齿钯,降妖杖,二人均在河岸上争斗不息。
【赏析】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这部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传奇经历。第二十二回主要描述了唐僧师徒三人在西行途中遇到的一场与流沙河中妖怪的斗争。
诗中的描写细致生动,通过对河流的描述以及与妖怪的战斗场面,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观和人与妖怪搏斗的紧张氛围。同时,通过行者、八戒和三藏之间的对话,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相互间的关心。这种描述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深化了人物形象,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每个角色的性格和情感。此外,诗中的对仗工整,韵律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描绘、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