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童别了三藏,同到房中,一个拿了金击子,一个拿了丹盘,又多将丝帕垫着盘底,径到人参园内。那清风爬上树去,使金击子敲果;明月在树下,以丹盘等接。须臾敲下两个果来,接在盘中,径至前殿奉献道:“唐师父,我五庄观土僻山荒,无物可奉,土仪素果二枚,权为解渴。”那长老见了,战战兢兢,远离三尺道:“善哉!善哉!今岁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这个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如何与我解渴?”清风暗道:“这和尚在那口舌场中,是非海里,弄得眼肉胎凡,不识我仙家异宝。”明月上前道:“老师,此物叫做人参果,吃一个儿不妨。”三藏道:“胡说!胡说!他那父母怀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未及三日,怎么就把他拿来当果子?”清风道:“实是树上结的。”长老道:“乱谈!乱谈!树上又会结出人来?拿过去,不当人子!”那两个童儿,见千推万阻不吃,只得拿着盘子,转回本房。那果子却也跷蹊,久放不得,若放多时即僵了,不中吃。二人到于房中,一家一个,坐在床边上,只情吃起。
诗句:
- 二童别了三藏,同到房中,一个拿了金击子,一个拿了丹盘。
- 释义:二童告别了唐僧后,一同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一个拿起了金击子,另一个拿起了丹盘。
- 注释:金击子是一种用于敲击的工具,丹盘是用来存放物品或食物的盘子。这句话描述了二童回到房间后的情景。
- 那清风爬上树去,使金击子敲果;明月在树下,以丹盘等接。
- 释义:清风爬树去用金击子敲击树上的果实;明月则在树下用丹盘等接收从树上掉下来的果实。
- 注释:清风是指两个童子中的一个,明月是另一个童子。金击子是用来敲击物体的器具,丹盘是用来盛放水果或其他物品的盘子。这句话描述了两个童子分别在树上和树下的动作。
- 须臾敲下两个果来,接在盘中,径至前殿奉献道:“唐师父,我五庄观土僻山荒,无物可奉,土仪素果二枚,权为解渴。”那长老见了,战战兢兢,远离三尺道:“善哉!善哉!今岁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这个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如何与我解渴?”清风暗道:“这和尚在那口舌场中,是非海里,弄得眼肉胎凡,不识我仙家异宝。”明月上前道:“老师,此物叫做人参果,吃一个儿不妨。”三藏道:“胡说!胡说!他那父母怀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未及三日,怎么就拿来当果子?”清风道:“实是树上结的。”长老道:“乱谈!乱谈!树上又会结出人来?拿过去,不当人子!”
- 释义:很快,他们敲下了两个果实,并将它们放在盘子里,然后走到前面的房间,恭敬地呈献给唐僧。长老看到后,非常紧张地后退了三尺,说道:“太好了!太好了!今年收成很好,为什么这观中却变得荒芜,连人都不吃呢?这个孩子才出生三天,怎么能用来解渴呢?”清风暗自想到:“这和尚总是在是非之中打转,已经失去了凡人的本性,不懂得我仙家的宝贝。”明月走上前去对长老说:“这个东西叫做人参果,吃了一颗也无妨。”唐僧却说:“胡说!胡说!他父母怀胎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痛苦,才生下他不到三天,怎么能把它当作食物呢?”清风解释道:“实际上这些都是树上结的果实。”长老又说道:“胡说八道!胡说八道!树上怎么会有人类?把它拿走,这不是做人的道理!”
- 注释:这里的“胡说”和“胡说八道”都是表示质疑、不相信的语气,表达了长老对于二童所说内容的态度。
- 那两个童儿,见千推万阻不吃,只得拿着盘子,转回本房。那果子却也跷蹊,久放不得,若放多时即僵了,不中吃。二人到于房中,一家一个,坐在床边上,只情吃起。
- 释义:那两个童子看到无论如何劝说也无法让长老接受他们的提议,只好拿着盘子回到自己的房间。这两个人参果很奇怪,不能长时间放置,如果放久了就会变硬而无法食用。当他们回到房间后,各自坐在床边开始享用这些果实。
- 注释:这里的“跷蹊”意味着奇特或不同寻常,表示这两个果实具有特殊的属性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