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唐僧四众在山游玩,忽抬头见那松篁一簇,楼阁数层。唐僧道:“悟空,你看那里是甚么去处?”行者看了道:“那所在,不是观宇,定是寺院。我们走动些,到那厢方知端的。”不一时,来于门首观看,见那松坡冷淡,竹径清幽。往来白鹤送浮云,上下猿猴时献果。那门前池宽树影长,石裂苔花破。宫殿森罗紫极高,楼台缥缈丹霞堕。真个是福地灵区,蓬莱云洞。清虚人事少,寂静道心生。青鸟每传王母信,紫鸾常寄老君经。看不尽那巍巍道德之风,果然漠漠神仙之宅。三藏离鞍下马,又见那山门左边有一通碑,碑上有十个大字,乃是“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长老道:“徒弟,真个是一座观宇。”沙僧道:“师父,观此景鲜明,观里必有好人居住。我们进去看看,若行满东回,此间也是一景。”行者道:“说得好。”遂都一齐进去,又见那二门上有一对春联: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行者笑道:“这道士说大话唬人。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在那太上老君门首,也不曾见有此话说。”八戒道:“且莫管他,进去进去,或者这道士有些德行,未可知也。”
这首诗是《西游记》第二十四回的开头部分,描绘了唐僧师徒四人在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中游览的情景。
诗句:
- 话说唐僧四众在山游玩,忽抬头见那松篁一簇,楼阁数层。
- 注释: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在山间游览时,突然发现前方有一片松树林和几栋建筑,看起来像是一座寺院。
- 行者看了道:“那所在,不是观宇,定是寺院。我们走动些,到那厢方知端的。”
- 注释:孙悟空看到那座建筑,判断那不是一座寺庙,而是另一处地方,于是提议去查看具体是什么地方。
- 不一时,来于门首观看,见那松坡冷淡,竹径清幽。
- 注释:不久后,师徒几人来到寺院的门口,发现那里的风景非常美丽,松树茂密而竹子青翠,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
- 往来白鹤送浮云,上下猿猴时献果。
- 注释:他们看到有很多白色鸟类在空中飞翔,好像是在送云朵;同时,也能看到猿猴在树上采摘水果。
- 那门前池宽树影长,石裂苔花破。宫殿森罗紫极高,楼台缥缈丹霞堕。真个是福地灵区,蓬莱云洞。
- 注释:门前有一个很大的池塘,树叶的影子很长;石头上长出了苔藓和花朵,看起来有些破旧。这里的宫殿宏伟且颜色主要是紫色,楼台高耸入云,给人一种仙境的感觉。
- 清虚人事少,寂静道心生。青鸟每传王母信,紫鸾常寄老君经。
- 注释:这里没有太多世俗的事情打扰,人们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净;经常有使者传递王母娘娘的消息,也有使者将道家的经典送到老君庙。
- 看不尽那巍巍道德之风,果然漠漠神仙之宅。
- 注释:尽管景色令人赞叹,但仍然无法完全欣赏到那种神圣的道德之风和神仙般的住所。
- 三藏离鞍下马,又见那山门左边有一通碑,碑上有十个大字,乃是“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长老道:“徒弟,真个是一座观宇。”
- 注释:唐僧离开马匹并下马后,看到了山门左边的那通写着“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的碑文,他相信这里是一个真正的道教观宇。
- 沙僧道:“师父,观此景鲜明,观里必有好人居住。我们进去看看,若行满东回,此间也是一景。”
- 注释:沙僧说这里的风景非常美丽,而且肯定住着一些好人。他们决定进入去看看。如果他们完成了这次取经的任务,这个地方也会成为一个美丽的风景名胜。
- 行者道:“说得好。”遂都一齐进去,又见那二门上有一对春联: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
- 注释:孙悟空表示赞同,然后大家一起进入了这座观宇。他们还看到了两扇门上的春联:“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这进一步印证了这里是一个充满神秘和神圣的地方。
- 行者笑道:“这道士说大话唬人。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在那太上老君门首,也不曾见有此话说。”
- 注释:孙悟空觉得道士说的这些话有些夸张,于是他回想起自己五百年前的往事,那时他在太上老君的门下并没有听过这样的话。
- 八戒道:“且莫管他,进去进去,或者这道士有些德行,未可知也。”
- 注释:猪八戒认为道士可能有好的品德,所以他建议继续前进,看看是否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万寿山五庄观的美丽景象和道教文化的氛围。通过唐僧师徒四人的互动,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道教文化的尊重和好奇。诗中的景物描绘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