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遂领师父上了大路。在路餐风宿水,行罢多时,忽见有高山挡路,三藏勒马停鞭道:“徒弟,前面一山,必须仔细,恐有妖魔作耗,侵害吾党。”行者道:“马前但有我等三人,怕甚妖魔?”因此,长老安心前进。只见那座山,真是好山:高山峻极,大势峥嵘。根接昆仑脉,顶摩霄汉中。白鹤每来栖桧柏,玄猿时复挂藤萝。日映晴林,迭迭千条红雾绕;风生陰壑,飘飘万道彩云飞。幽鸟乱啼青竹里,锦鸡齐斗野花间。只见那千年峰、五福峰、芙蓉峰,巍巍凛凛放毫光;万岁石、虎牙石、三尖石,突突磷磷生瑞气。崖前草秀,岭上梅香。荆棘密森森,芝兰清淡淡。深林鹰凤聚千禽,古洞麒麟辖万兽。涧水有情,曲曲弯弯多绕顾;峰峦不断,重重迭迭自周回。又见那绿的槐,斑的竹,青的松,依依千载斗-华;白的李、红的桃,翠的柳,灼灼三春争艳丽。龙吟虎啸,鹤舞猿啼。麋鹿从花出,青鸾对日鸣。乃是仙山真福地,蓬莱阆苑只如然。又见些花开花谢山头景,云去云来岭上峰。三藏在马上欢喜道:“徒弟,我一向西来,经历许多山水,都是那嵯峨险峻之处,更不似此山好景,果然的幽趣非常。若是相近雷音不远路,我们好整肃端严见世尊。”行者笑道:“早哩!早哩!正好不得到哩!”沙僧道:“师兄,我们到雷音有多少远?”行者道:“十万八千里,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哩。”八戒道:“哥啊,要走几年才得到?”行者道:“这些路,若论二位贤弟,便十来日也可到;若论我走,一日也好走五十遭,还见日色;若论师父走,莫想!莫想!”唐僧道:“悟空,你说得几时方可到?”行者道:“你自小时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还难。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沙僧道:“师兄,此间虽不是雷音,观此景致,必有个好人居止。”行者道:“此言却当。这里决无邪祟,一定是个圣僧仙辈之乡,我们游玩慢行。”不题。
诗句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译文
-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 大神仙在万寿山上留下了老朋友。
- 五庄观 - 指的是位于万寿山下的一座观。
- 行者 - 孙悟空的别名之一,是西游记中的主角。
- 窃人参 - 描述了孙悟空偷取人参的故事情节。
注释
- 万寿山 - 一个著名的山峰,与《西游记》中的重要地点相关联。
- 大仙 - 指万寿山的住持或高僧,留下老朋友表明他与过去有很深的联系。
- 五庄观 - 是唐僧师徒四人经过的道观,后来成为他们的休息地。
- 行者 - 孙悟空的名字,代表了这部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 窃人参 - 故事中孙悟空因偷吃人参而误入五行山,后被唐僧解救出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西游记》中的经典场景和人物。诗中通过“万寿山大仙”和“五庄观”等关键字,为读者提供了关于该作品背景的线索。同时,通过对万寿山和五庄观景色的描绘,以及孙悟空偷人参的情节,诗人展示了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此外,诗中的对白也反映了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传达了作品的内容,还通过优美的诗句和形象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西游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