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怪物坐在上面,自斟自酌。喝一盏,扳过人来,血淋淋的啃上两口。他在里面受用,外面人尽传道:“唐僧是个虎精!”乱传乱嚷,嚷到金亭馆驿。此时驿里无人,止有白马在槽上吃草吃料。他本是西海小龙王,因犯天条,锯角退鳞,变白马,驮唐僧往西方取经,忽闻人讲唐僧是个虎精,他也心中暗想道:“我师父分明是个好人,必然被怪把他变做虎精,害了师父。怎的好!怎的好?大师兄去得久了,八戒、沙僧又无音信!”

他只捱到二更时分,万籁无声,却才跳将起来道:“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休矣!”他忍不住,顿绝缰绳,抖松鞍辔,急纵身,忙显化,依然化作龙,驾起乌云,直上九霄空里观看。有诗为证,诗曰:三藏西来拜世尊,途中偏有恶妖氛。今宵化虎灾难脱,白马垂缰救主人。

诗句

  • 第一句:“却说那怪物坐在上面,自斟自酌。”

  • 注释:这里描述了妖怪独自坐在高处的场景,并开始自饮。”自斟自酌”形容妖怪的孤独与自我享受。

  • 第二句:“喝一盏,扳过人来,血淋淋的啃上两口。”

  • 注释:描述了妖怪喝下酒后,将唐僧当作食物啃食的情景。”扳过来”和”血淋淋”增强了这种恐怖和血腥的氛围。

  • 第三句:“他在里面受用,外面人尽传道:‘唐僧是个虎精!’乱传乱嚷,嚷到金亭馆驿。”

  • 注释:妖怪在享受自己的行为同时,外面的人们却误解了情况,传播关于唐僧是虎精的谣言。”乱传乱嚷”说明了这种误解的广泛性和影响。

  • 第四句:“此时驿里无人,止有白马在槽上吃草吃料。”

  • 注释:描绘了驿站中只有一匹白马独自吃草,没有其他生还者,增添了紧张和不安的气氛。

  • 第五句:“他本是西海小龙王,因犯天条,锯角退鳞,变白马,驮唐僧往西方取经。”

  • 注释:解释了妖怪的身份和转变过程,也暗示了他原本是一只小龙,因为犯了天规才变成现在的模样。

  • 第六句:“忽闻人讲唐僧是个虎精,他也心中暗想道:‘我师父分明是个好人,必然被怪把他变做虎精,害了师父。怎的好!怎的好?大师兄去得久了,八戒、沙僧又无音信!’”

  • 注释:妖怪听到人们对唐僧的看法后,内心感到困惑和担忧。这里的“暗想”表达了他的内省思考。

  • 第七句:“他只捱到二更时分,万籁无声,却才跳将起来道:‘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休矣!’”

  • 注释:描述到了夜晚,环境变得安静之后,妖怪决定采取行动去救唐僧。”万籁无声”强调了夜晚的静谧。

  • 第八句:“他忍不住,顿绝缰绳,抖松鞍辔,急纵身,忙显化,依然化作龙,驾起乌云,直上九霄空里观看。”

  • 注释:最后一句是妖怪准备采取行动的高潮,通过”顿绝缰绳”和”抖松鞍辔”展现了其决心和行动力。然后”急纵身”表示迅速行动,”依然化作龙”说明他能够再次变身为龙。最后”驾起乌云,直上九霄空里观看”则描绘了妖怪飞升天空的场景,象征着他想要一探究竟的意图。

译文

话说那个妖怪独自坐在高高的平台上,自己斟酒自饮。喝了一杯,就把唐僧拉过来,用牙齿咬着他吃两口。他在下面觉得好舒服,可外面的人却传说他是一头虎。他心想:“我的师父明明是个好人,一定被妖怪弄成个虎精给害了。怎么可以这样!”他越想越生气,突然决定:”我不快点救师父,这个任务就完了!完啦!”他赶紧把缰绳扔了,把马鞍上的装饰都拆下来,飞快地从马上跳下来。立刻变成一条龙,腾云驾雾,直冲九霄,去查看真相。

赏析

这首诗是《西游记》中一个非常经典的情节。它展示了一个强大的妖魔如何面对误解和恐惧,最终采取行动保护无辜之人的决心和勇气。这首诗通过对妖怪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描述,展现了其内心的挣扎和变化,以及他最终为了正义而采取行动的行动。同时,它也反映了人类对未知的恐惧和误解,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