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小龙潜于水底,半个时辰听不见声息,方才咬着牙,忍着腿疼跳将起去,踏着乌云,径转馆驿,还变作依旧马匹,伏于槽下。可怜浑身是水,腿有伤痕,那时节:意马心猿都失散,金公木母尽凋零。黄婆伤损通分别,道义消疏怎得成!

且不言三藏逢灾,小龙败战,却说那猪八戒,从离了沙僧,一头藏在草科里,拱了一个猪浑塘。这一觉,直睡到半夜时候才醒。醒来时,又不知是甚么去处,摸摸眼,定了神思,侧耳才听,噫!正是那山深无犬吠,野旷少鸡鸣。他见那星移斗转,约莫有三更时分,心中想道:“我要回救沙僧,诚然是单丝不线,孤掌难鸣。罢!罢!罢!我且进城去见了师父,奏准当今,再选些骁勇人马,助着老猪明日来救沙僧罢。”

那呆子急纵云头,径回城里,半霎时,到了馆驿。此时人静月明,两廊下寻不见师父,只见白马睡在那厢,浑身水湿,后腿有盘子大小一点青痕。八戒失惊道:“双晦气了!这亡人又不曾走路,怎么身上有汗,腿有青痕?想是歹人打劫师父,把马打坏了。”那白马认得是八戒,忽然口吐人言,叫声“师兄!”这呆子吓了一跌,扒起来往外要走,被那马探探身,一口咬住皂衣,道:“哥啊,你莫怕我。”八戒战兢兢的道:“兄弟,你怎么今日说起话来了?你但说话,必有大不祥之事。”小龙道:“你知师父有难么!”八戒道:“我不知。”小龙道:“你是不知!你与沙僧在皇帝面前弄了本事,思量拿倒妖魔,请功求赏,不想妖魔本领大,你们手段不济,禁他不过。好道着一个回来,说个信息是,却更不闻音。那妖精变做一个俊俏文人,撞入朝中,与皇帝认了亲眷,把我师父变作一个斑斓猛虎,见被众臣捉住,锁在朝房铁笼里面。我听得这般苦恼,心如刀割。你两日又不在不知,恐一时伤了性命。只得化龙身去救,不期到朝里,又寻不见师父。

《西游记 · 第三十回 ·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话说那小龙潜于水底,半个时辰听不见声息,方才咬着牙,忍着腿疼跳将起去,踏着乌云,径转馆驿,还变作依旧马匹,伏于槽下。可怜浑身是水,腿有伤痕,那时节:意马心猿都失散,金公木母尽凋零。黄婆伤损通分别,道义消疏怎得成!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西游记》中的故事之一,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遭遇妖怪的袭击和危险。诗中描述了小龙(即龙王)潜入水中寻找师父唐僧的情况。小龙在水中等待许久未见动静,最终鼓起勇气上岸,化作马匹,藏匿在馆驿中。然而,小龙发现唐僧和其他徒弟们已经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意马心猿都失散,金公木母尽凋零。”这句话表达了小龙对失去师父唐僧的担忧之情。这里的“意马心猿”指的是孙悟空(心猿),意指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唐僧的思念和牵挂;“金公木母”则是指佛家所讲的男女精魂,这里暗指小龙与唐僧之间的师徒情缘。

诗中的“黄婆伤损通分别”,指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因为误会而分开。这里的“黄婆”可能是指唐僧的妻子,而“伤损”则暗示了他们之间的分离并非偶然,而是有原因的;“道义消疏怎得成!”则是对整个故事的一种总结,表达了小龙对于唐僧师徒因误会分开而感到遗憾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小龙寻找师父的过程进行描绘,展现了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同时,也反映了小龙对师父的深深思念和担忧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西游记》这部经典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