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你,才是功绩!”

那怪物举宝刀,分头便砍,好行者,掣铁棒,觌面相迎。这一场在那山顶上,半云半雾的杀哩:大圣神通大,妖魔本事高。

这个横理生金棒,那个斜举蘸钢刀。悠悠刀起明霞亮,轻轻棒架彩云飘。往来护顶翻多次,反复浑身转数遭。一个随风更面目,一个立地把身摇。那个大睁火眼伸猿膊,这个明幌金睛折虎腰。你来我去交锋战,刀迎棒架不相饶。猴王铁棍依三略,怪物钢刀按六韬。一个惯行手段为魔主,一个广施法力保唐僧。猛烈的猴王添猛烈,英豪的怪物长英豪。死生不顾空中打,都为唐僧拜佛遥。他两个战有五六十合,不分胜负。行者心中暗喜道:“这个泼怪,他那口刀,倒也抵得住老孙的这根棒。等老孙丢个破绽与他,看他可认得。”好猴王,双手举棍,使一个高探马的势子。那怪不识是计,见有空儿,舞着宝刀,径奔下三路砍,被行者急转个大中平,挑开他那口刀,又使个叶底偷桃势,望妖精头顶一棍,就打得他无影无踪,急收棍子看处,不见了妖精,行者大惊道:“我儿啊,不禁打,就打得不见了。果是打死,好道也有些脓血,如何没一毫踪影?想是走了。”急纵身跳在云端里看处,四边更无动静。“老孙这双眼睛,不管那里,一抹都见,却怎么走得这等溜撒?我晓得了:那怪说有些儿认得我,想必不是凡间的怪,多是天上来的精。”

这首诗是《西游记》第三十二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的诗句。下面是逐句的注释和译文:

  1. “打倒你,才是功绩!” —— 意思是说,打败这个怪物才是真正有功绩的行为。
  2. “那怪物举宝刀,分头便砍,好行者,掣铁棒,觌面相迎。” —— 描述了两个角色对峙的场面,一个怪物举着宝刀攻击,孙悟空挥舞铁棒迎战。
  3. “这一场在那山顶上,半云半雾的杀哩:大圣神通大,妖魔本事高。” —— 这场战斗发生在一座山顶,周围云雾缭绕,孙悟空展现了他的超凡能力,而怪物则显示出了高超的技巧。
  4. “这个是横理生金棒,那个是斜举蘸钢刀。悠悠刀起明霞亮,轻轻棒架彩云飘。” —— 描述了两种武器的使用方式,一个是横向挥动生金棒,另一个是斜向举起蘸钢刀。
  5. “往来护顶翻多次,反复浑身转数遭。一个随风更面目,一个立地把身摇。” —— 双方互相攻击,孙悟空灵活地躲避敌人的攻击,而怪物则尽力保持自己的形态。
  6. “那个大睁火眼伸猿膊,这个明幌金睛折虎腰。” —— 描述了双方的战斗状态,一个是张开眼睛露出凶猛的目光,另一个则是用金色的眼睛展示力量。
  7. “你来我去交锋战,刀迎棒架不相饶。” —— 双方在战斗中互不相让,每一次交锋都充满了激烈的对抗。
  8. “猴王铁棍依三略,怪物钢刀按六韬。” —— 描述了孙悟空使用铁棍和妖怪使用钢刀的策略。
  9. “一个惯行手段为魔主,一个广施法力保唐僧。” —— 描述了妖怪作为首领的习惯手段和孙悟空为了保护唐僧所施展的法术。
  10. “猛烈的猴王添猛烈,英豪的怪物长英豪。” —— 形容孙悟空和妖怪都非常勇猛,各有所长。
  11. “死生不顾空中打,都为唐僧拜佛遥。” —— 双方都不顾一切地在空中战斗,都是为了保护唐僧去拜佛。
  12. “他两个战有五六十合,不分胜负。” —— 他们进行了五十至六十回合的战斗,没有分出胜负。
  13. “行者心中暗喜道:“这个泼怪,他那口刀,倒也抵得住老孙的这根棒。”” —— 孙悟空暗自高兴,因为他发现妖怪的刀抵挡住了他的铁棒。
  14. “等老孙丢个破绽与他,看他可认得。” —— 孙悟空想出了一个战术来诱使妖怪露出破绽。
  15. “好猴王,双手举棍,使一个高探马的势子。” —— 孙悟空准备了一个攻势。
  16. “那怪不识是计,见有空儿,舞着宝刀,径奔下三路砍,被行者急转个大中平,挑开他那口刀。” —— 妖怪没有识破孙悟空的计划,当它有机会时,就挥舞宝刀向孙悟空进攻。
  17. “又使个叶底偷桃势,望妖精头顶一棍,就打得他无影无踪,急收棍子看处,不见了妖精。” —— 孙悟空使用了一招巧妙的招式,将妖怪击倒并使其消失。
  18. “行者大惊道:“我儿啊,不禁打,就打得不见了。果是打死,好道也有些脓血,如何没一毫踪影?想是走了。”急纵身跳在云端里看处,四边更无动静。” —— 孙悟空惊讶地说,如果妖怪真的被打死了,应该有血迹和踪迹。他急忙跳回云端查看四周,但什么也没有发现。
  19. ““老孙这双眼睛,不管那里,一抹都见,却怎么走得这等溜撒?我晓得了:那怪说有些儿认得我,想必不是凡间的怪,多是天上来的精。”” —— 孙悟空意识到这个妖怪很可能来自天界或者神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