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就晓得他?”行者道:“我估出他是这等,不信,等我跟他去看看,听他一听,一则帮副他手段降妖,二来看他可有个诚心拜佛。”长老道:“好好好,你却莫去捉弄他。”行者应诺了,径直赶上山坡,摇身一变,变作个——虫儿。其实变得轻巧,但见他:翅薄舞风不用力,腰尖细小如针。穿蒲抹草过花陰,疾似流星还甚。眼睛明映映,声气渺喑喑。昆虫之类惟他小,亭亭款款机深。几番闲日歇幽林,一身浑不见,千眼莫能寻。嘤的一翅飞将去,赶上八戒,钉在他耳朵后面鬃根底下。那呆子只管走路,怎知道身上有人,行有七八里路,把钉钯撇下,吊转头来,望着唐僧,指手画脚的骂道:“你罢软的老和尚,捉掐的弼马温,面弱的沙和尚!他都在那里自在,捉弄我老猪来跄路!大家取经,都要望成正果,偏是教我来巡甚么山!哈哈哈!晓得有妖怪,躲着些儿走。还不彀一半,却教我去寻他,这等晦气哩!我往那里睡觉去,睡一觉回去,含含糊糊的答应他,只说是巡了山,就了其帐也。”那呆子一时间侥幸,搴着钯又走。只见山凹里一弯红草坡,他一头钻得进去,使钉钯扑个地铺,毂辘的睡下,把腰伸了一伸,道声“快活!就是那弼马温,也不得象我这般自在!”原来行者在他耳根后,句句儿听着哩,忍不住,飞将起来,又捉弄他一捉弄。又摇身一变,变作个啄木虫儿,但见:铁嘴尖尖红溜,翠翎艳艳光明。一双钢爪利如钉,腹馁何妨林静。最爱枯槎朽烂,偏嫌老树伶仃。圜睛决尾性丢灵,辟剥之声堪听。
诗句:
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
你怎么就晓得他?我估出他是这等,不信,等我跟他去看看,听他一听,一则帮副他手段降妖,二来看他可有个诚心拜佛。
长老道:“好好好,你却莫去捉弄他。”行者应诺了,径直赶上山坡,摇身一变,变作个——虫儿。
译文:
在平顶山,功曹传递消息说莲花洞的木母遇到了灾难。
“你怎么就能知道他的情况?”悟空问道。他猜测着对方可能的意图,于是决定亲自去查看情况和听一听对方的言语,一方面帮助对方施展魔法降妖,另一方面也看看对方是否有诚意拜佛。
长老表示同意他的提议,但提醒他不要轻举妄动去捉弄对方。
悟空答应了长老的要求,立刻向山上跑去,变成一只小虫。
赏析:
这段描述展现了孙悟空机智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他对妖怪的习性和行踪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预测对方的动作和意图。同时,他也十分了解唐僧的性格和行为,知道如何与他们相处。
这段描述还展示了唐僧对孙悟空的信任和依赖。他知道悟空是个聪明、机智的人,可以帮他解决各种问题。而长老虽然担心悟空会捉弄妖怪,但他还是选择了相信悟空的能力,让悟空去执行任务。这种信任和依赖体现了师徒间的深厚感情。
这段描述还描绘了自然界中各种昆虫的生活状态。例如,虫儿轻巧灵动、速度极快;啄木虫则凶猛有力、行动迅速。这些细节描写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和观赏性,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这个神奇世界的奇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