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魔拿了壶,满满的斟了一杯酒,近前双手递与二魔道:“贤弟,我与你递个锺儿。”二魔道:“兄长,我们已吃了这半会酒,又递甚锺?”老魔道:“你拿住唐僧、八戒、沙僧犹可,又索了孙行者,装了者行孙,如此功劳,该与你多递几锺。”二魔见哥哥恭敬,怎敢不接,但一只手托着葫芦,一只手不敢去接,却把葫芦递与倚海龙,双手去接杯,不知那倚海龙是孙行者变的。你看他端葫芦,殷勤奉侍。二魔接酒吃了,也要回奉一杯,老魔道:“不消回酒,我这里陪你一杯罢。”两人只管谦逊。行者顶着葫芦,眼不转睛,看他两个左右传杯,全无计较,他就把个葫芦-入衣袖,拔根毫毛变个假葫芦,一样无二,捧在手中。那魔递了一会酒,也不看真假,一把接过宝贝,各上席,安然坐下,依然叙饮。孙大圣撤身走过,得了宝贝,心中暗喜道:“饶这魔头有手段,毕竟葫芦还姓孙!”毕竟不知向后怎样施为,方得救师灭怪,且听下回分解——
这首诗描述了孙悟空和二魔在唐僧面前喝酒的场景。老魔给二魔倒了一杯酒,二魔却因为孙悟空的存在而不敢接受这杯酒。老魔又给倚海龙倒酒,让他陪自己喝酒。倚海龙其实是孙行者变的,他殷勤奉侍,让二魔感到惭愧。最后,孙悟空成功骗得宝贝,心中暗喜。
译文:
那老魔拿了壶,满满的斟了一杯酒,近前双手递与二魔道:“贤弟,我与你递个锺儿。”二魔道:“兄长,我们已吃了这半会酒,又递甚锺?”老魔道:“你拿住唐僧、八戒、沙僧犹可,又索了孙行者,装了者行孙,如此功劳,该与你多递几锺。”二魔见哥哥恭敬,怎敢不接,但一只手托着葫芦,一只手不敢去接,却把葫芦递与倚海龙,双手去接杯,不知那倚海龙是孙行者变的。你看他端葫芦,殷勤奉侍。二魔接酒吃了,也要回奉一杯,老魔道:“不消回酒,我这里陪你一杯罢。”两人只管谦逊。行者顶着葫芦,眼不转睛,看他两个左右传杯,全无计较,他就把个葫芦-入衣袖,拔根毫毛变个假葫芦,一样无二,捧在手中。那魔递了一会酒,也不看真假,一把接过宝贝,各上席,安然坐下,依然叙饮。孙大圣撤身走过,得了宝贝,心中暗喜道:“饶这魔头有手段,毕竟葫芦还姓孙!”毕竟不知向后怎样施为,方得救师灭怪,且听下回分解——
注释:
- 那老魔拿了壶(指酒壶),斟了满满的一杯酒。
- 近(接近)前双手递(给予)与二魔(指二魔)道(说)。
- 贤弟(指二魔),我与你递个锺儿。
- 二魔(指二魔),我们已吃了这半会酒,又递甚锺?
- 兄长(指老魔),你拿住唐僧、八戒、沙僧犹可,又索了孙行者,装了者行孙(指孙悟空变成的倚海龙),如此功劳,该与你多递几锺。
- 二魔见哥哥恭敬(指老魔),怎敢不接(指二魔不敢接酒),但一只手托着葫芦,一只手不敢去接。
- 却把葫芦递与倚海龙(指倚海龙变成了孙行者)。
- 你要回奉一杯(指二魔要求回敬一杯酒)。
- 我陪你一杯罢(指老魔陪二魔饮酒)。
- 我们只管谦逊(指双方都很谦虚)。
- 他把个葫芦-入衣袖(指孙悟空把假葫芦藏进衣袖中)。
- 拔根毫毛变个假葫芦(指孙悟空拔一根毫毛变出一个与真葫芦一模一样的假葫芦)。
- 依然叙饮(指双方继续饮酒)
- 孙大圣撤身走过(指孙悟空悄悄地走开)。
- 得了宝贝(指孙悟空得到了假葫芦)。
- 心中暗喜道(指孙悟空暗喜自己得手)。
- 饶这魔头有手段(指尽管老魔有本领,但还是难逃孙悟空的计谋)。
- 毕竟葫芦还姓孙(指最终葫芦还是属于孙悟空的)。
赏析:
这首诗以对话的形式描绘了孙悟空智斗二魔的故事。诗中的“老魔”和“二魔”代表了邪恶力量的代表人物。孙悟空机智聪明,善于运用智慧解决问题,成功地骗取了假葫芦,体现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主题。同时,诗中也展现了师徒四人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面对困难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