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圣打绝了小妖,撞入洞里,要解师父,又见那内面有火光焰焰,唬得他手慌脚忙道:“罢了!罢了!这火从后门口烧起来,老孙却难救师父也!”正悚惧处,仔细看时,呀!原来不是火光,却是一道金光。他正了性,往里视之,乃羊脂玉净瓶放光,却自心中欢喜道:“好宝贝耶!这瓶子曾是那小妖拿在山上放光,老孙得了,不想那怪又复搜去。今日藏在这里,原来也放光。”你看他窃了这瓶子,喜喜欢欢,且不救师父,急怞身往洞外而走。才出门,只见那妖魔提着宝剑,拿着扇子,从南而来。

孙大圣回避不及,被那老魔举剑劈头就砍。大圣急纵筋斗云,跳将起去,无影无踪的逃了不题。

却说那怪到得门口,但见尸横满地,就是他手下的群精,慌得仰天长叹,止不住放声大哭道:“苦哉!痛哉!”有诗为证,诗曰:可恨猿乖马劣顽,灵胎转托降尘凡。只因错念离天阙,致使忘形落此山。鸿雁失群情切切,妖兵绝族泪潺潺。何时孽满开愆锁,返本还原上御关?那老魔惭惶不已,一步一声,哭入洞内,只见那什物家火俱在,只落得静悄悄,没个人形;悲切切,愈加凄惨。独自个坐在洞中,踏伏在那石案之上,将宝剑斜倚案边,把扇子插于肩后,昏昏默默睡着了,这正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

《西游记》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古典名著中的经典篇章之一。这一章节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心理刻画,展示了孙悟空(心猿)在面对强大敌人时的智慧与勇气,以及他如何巧妙运用自己获得的心爱之物——净瓶金箍棒来制服妖魔的过程。

该章开头描述了孙悟空面对强大的妖王时所表现出的紧张与恐惧。他担心无法救出唐僧,甚至考虑放弃营救。然而,当他发现那妖怪不是真的火焰而是金光闪闪的宝物时,他的心态发生了转变,开始对这突如其来的好运感到欣喜。这种由惊恐到惊喜的转变,体现了孙悟空在困境中的机智与冷静。

孙悟空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妖王的宝贝——净瓶金箍棒盗取,并成功藏匿。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智慧和计谋,也体现出他对师父的深厚情感和责任心。他深知只有解救师父才有真正的意义,因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使用法宝对抗妖魔。这种为了大局而牺牲个人利益的壮举,令人敬佩。

孙悟空在取得净瓶金箍棒后,迅速逃离了危险区域。他的敏捷和机警使他在战斗中占据了上风,最终成功地击败了妖魔。这一情节不仅是对孙悟空英勇形象的展示,也体现了他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不会轻易放弃,而是会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

孙悟空在战胜妖魔后,并没有因为胜利而骄傲自满。相反,他选择了更加谨慎和低调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他将自己的战利品——净瓶金箍棒妥善收藏,没有再次使用。这种克制自己的行为,不仅避免了可能的麻烦,也体现了他深谙为人之道的智慧。

《西游记》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是一篇充满戏剧性和哲理性的篇章。它不仅展现了孙悟空的智慧、勇气和责任感,也揭示了人性中善恶交织、善恶相生的道理。通过对这一章节的赏析,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人还是妖,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