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老虎进了城,家家都闭门。虽然不咬人,日前坏了名。”三藏道:“怎么日前坏了名?”他道:“向年有几众行脚僧,来于山门口坐下,是我见他寒薄,一个个衣破鞋无,光头赤脚,我叹他那般褴褛,即忙请入方丈,延之上坐。款待了斋饭,又将故衣各借一件与他,就留他住了几日。怎知他贪图自在衣食,更不思量起身,就住了七八个年头。住便也罢,又干出许多不公的事来。”三藏道:“有甚么不公的事?”僧官道:“你听我说:
闲时沿墙抛瓦,闷来壁上扳钉。冷天向火折窗棂,夏日拖门拦径。幡布扯为脚带,牙香偷换蔓菁。常将琉璃把油倾,夺碗夺锅赌胜。”三藏听言,心中暗道:“可怜啊!我弟子可是那等样没脊骨的和尚?”欲待要哭,又恐那寺里的老和尚笑他,但暗暗扯衣揩泪,忍气吞声,急走出去,见了三个徒弟。那行者见师父面上含怒,向前问:“师父,寺里和尚打你来?”唐僧道:“不曾打。”
诗句释义:
- “古人云,老虎进了城,家家都闭门。虽然不咬人,日前坏了名。”
- “古人云”:引用古代的话语或成语。
- “老虎进了城”:比喻某些人或事物进入一个原本安全的地方后,可能会引起不好的影响(如破坏名誉)。
- “家家都闭门”:每个家庭都关闭门户,不再接待外人。
- “虽不咬人”:尽管不会主动攻击他人,但其行为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 “日前坏了名”:近期因为某些行为而损害了名誉。
- “三藏道:“怎么日前坏了名?”他道:“向年有几众行脚僧,来于山门口坐下,是我见他寒薄,一个个衣破鞋无,光头赤脚,我叹他那般褴褛,即忙请入方丈,延之上坐。款待了斋饭,又将故衣各借一件与他,就留他住了几日。怎知他贪图自在衣食,更不思量起身,就住了七八个年头。住便也罢,又干出许多不公的事来。”**
- “三藏”:唐僧的别称,是取经人的名字。
- “坏名”:声誉受损,名声被毁。
- “向年”:过去的时候。
- “行脚僧”:行走四方的僧人,常在寺院外临时居住。
- “寒薄”:形容贫穷、衣衫单薄。
- “诸般褴褛”:各种破旧的样子。
- “辄忙”,急忙的意思。
- “方丈”:寺庙中的正房,通常用于接待客人或举行重要活动。
- “款待”:殷勤招待。
- “各借”:分别借用。
- “七八个年头”:多年时间。
- “不思量起身”:不考虑离开。
- “七八个年头”:多年时间。
- “多干些不公的事”:做了很多不公平的事情。
- “三藏道:“有甚么不公的事?”僧官道:‘你听我说:闲时沿墙抛瓦,闷来壁上扳钉。冷天向火折窗棂,夏日拖门拦径。幡布扯为脚带,牙香偷换蔓菁。常将琉璃把油倾,夺碗夺锅赌胜。’三藏听言,心中暗道:“可怜啊!我弟子可是那等样没脊骨的和尚?”欲待要哭,又恐那寺里的老和尚笑他,但暗暗扯衣揩泪,忍气吞声,急走出去,见了三个徒弟。”**
- “有甚么不公的事?”:三藏问僧人有什么不公平的事情。
- “你听我说”:僧官继续讲述他的经历。
- “闲时沿墙抛瓦”:空闲时在墙上乱扔瓦片。
- “闷来壁上扳钉”:感到郁闷时用墙壁上的钉子敲打。
- “冷天向火折窗棂”:寒冷时用火烤窗棂取暖。
- “夏日拖门拦径”:夏天时用门挡路遮阳。
- “幡布扯为脚带”:使用旗布制作成脚带。
- “牙香偷换蔓菁”:偷偷更换香料(牙香)为其他植物(蔓菁),可能指某种迷信行为。
- “常将琉璃把油倾”:经常将琉璃(一种玻璃材质)用来倒油。
- “夺碗夺锅赌胜”:争夺物品以显示优越性。
- “三藏听言,心中暗道”:三藏听到这些行为后内心深感同情。
- “可怜啊!我弟子可是那等样没脊骨的和尚?”:觉得这些和尚的行为真是可悲,自己作为弟子却没有这样的骨头。
- “欲待要哭,又恐那寺里的老和尚笑他”:想要哭泣但又害怕寺里的老人嘲笑。
- “但暗暗扯衣揩泪,忍气吞声”:只好默默擦眼泪,强忍着委屈和愤怒。
- “急走出去”:急忙走出寺庙去见三个徒弟。
- “见了三个徒弟”:遇到了三个徒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寺庙中几个行为不当的僧人及其行为,揭示了这些僧人缺乏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其行为对寺庙和信徒们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过对比三藏和其他僧侣的不同态度,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强烈不满和批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性中可能存在的道德缺失和对社会公正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