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孙大圣抬头再看,只见那红云又散,复请师父上马前行。三藏道:“你说妖精又来,如何又请走路?”行者道:“这还是个过路的妖精,不敢惹我们。”长老又怀怒道:“这个泼猴,十分弄我!正当有妖魔处,却说无事;似这般清平之所,却又恐吓我,不时的嚷道有甚妖精。虚多实少,不管轻重,将我-着脚,-下马来,如今却解说甚么过路的妖精。假若跌伤了我,却也过意不去!这等,这等!”行者道:“师父莫怪,若是跌伤了你的手足,却还好医治;若是被妖精捞了去,却何处跟寻?”三藏大怒,哏哏的,要念《紧箍儿咒》,却是沙僧苦劝,只得上马又行。

还未曾坐得稳,只听又叫“师父救人啊!”长老抬头看时,原来是个小孩童,赤条条的,吊在那树上,兜住缰,便骂行者道:“这泼猴多大惫懒!全无有一些儿善良之意,心心只是要撒泼行凶哩!我那般说叫唤的是个人声,他就千言万语只嚷是妖怪!你看那树上吊的不是个人么?”大圣见师父怪下来了,却又觌面看见模样,一则做不得手脚,二来又怕念《紧箍儿咒》,低着头,再也不敢回言,让唐僧到了树下。那长老将鞭梢指着问道:“你是那家孩儿?因有甚事,吊在此间?说与我,好救你。”噫!分明他是个精灵,变化得这等,那师父却是个肉眼凡胎,不能相识。

诗句:

  • 《西游记 · 第四十回 ·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翻译:
在《西游记》的第四十回中,孙大圣抬头一看,只见红云散去,便请师父上马前行。唐僧疑惑地说:“你说妖精又来,为何又请我走路?”行者回应说:“这仍然是个过路的妖精,不敢惹我们。”唐僧生气道:“你这个泼猴,真是让我生气!正当有妖魔之处,你却说无事;像是这般清平之所,你又吓唬我,时不时地嚷道有妖精。虚多实少,不管轻重,将我一下脚,一下子把我摔下马来。现在却解说什么过路的妖精。如果跌伤了我,我也过意不去!这样,这样!”行者劝解道:“师父莫怪,若是跌伤了你的手足,还可以医治;若是被妖精捉住了,就难以寻找了。”唐僧勃然大怒,打算念紧箍咒惩罚他,但沙僧苦劝,他才重新上马前行。

注释:

  • 婴儿戏化禅心乱:形容孙悟空以变化为儿童的方式戏弄唐僧,扰乱了他的心境。
  • 猿马刀归木母空:描绘了孙悟空使用金箍棒和变化能力(猿马)攻击妖怪,最终将其击败的场景。

赏析:
此诗通过唐僧与孙悟空之间的对话展示了师徒二人在旅途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从唐僧对孙悟空的不满到他的劝说和理解,再到最终的和解,反映了师徒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关系。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西游记》中的经典场景,也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矛盾和冲突,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