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孙大圣忽抬头再看处,只见那红云散尽,火气全无,便叫:“师父,请上马走路。”唐僧道:“你说妖怪来了,怎么又敢走路?”行者道:“我才然间,见一朵红云从地而起,到空中结做一团火气,断然是妖精。这一会红云散了,想是个过路的妖精,不敢伤人,我们去耶!”八戒笑道:“师兄说话最巧,妖精又有个甚么过路的?”行者道:“你那里知道,若是那山那洞的魔王设宴,邀请那诸山各洞之精赴会,却就有东南西北四路的精灵都来赴会,故此他只有心赴会,无意伤人。此乃过路之妖精也。”三藏闻言,也似信不信的,只得攀鞍在马,顺路奔山前进。正行时,只听得叫声“救人!”长老大惊道:“徒弟呀,这半山中,是那里甚么人叫?”行者上前道:“师父只管走路,莫缠甚么人轿骡轿,明轿睡轿。这所在,就有轿,也没个人抬你。”唐僧道:“不是扛抬之轿,乃是叫唤之叫。”行者笑道:“我晓得,莫管闲事,且走路。”

诗句

原文:
却说那孙大圣忽抬头再看处,只见那红云散尽,火气全无,便叫:“师父,请上马走路。”唐僧道:“你说妖怪来了,怎么又敢走路?”行者道:“我才然间,见一朵红云从地而起,到空中结做一团火气,断然是妖精。这一会红云散了,想是个过路的妖精,不敢伤人,我们去耶!”八戒笑道:“师兄说话最巧,妖精又有个甚么过路的?”行者道:“你那里知道,若是那山那洞的魔王设宴,邀请那诸山各洞之精赴会,却就有东南西北四路的精灵都来赴会,故此他只有心赴会,无意伤人。此乃过路之妖精也。”三藏闻言,也似信不信的,只得攀鞍在马,顺路奔山前进。正行时,只听得叫声“救人!”长老大惊道:“徒弟呀,这半山中,是那里甚么人叫?”行者上前道:“师父只管走路,莫缠甚么人轿骡轿,明轿睡轿。这所在,就有轿,也没个人抬你。”唐僧道:“不是扛抬之轿,乃是叫唤之叫。”行者笑道:“我晓得,莫管闲事,且走路。”

译文

话说孙大圣忽然抬起头来一看,只见那朵红云已经散尽,火气也完全消散了,他便叫:“师父,请上马快走。”唐僧说:“你说妖怪来了,怎么又敢走路呢?”孙行者解释道:“刚才我看到一朵红云突然从地面升起,在空中形成一个团火气,肯定是妖精。等了一会儿红云消散了,我想这可能是个路过的妖精,所以不敢伤害我们,我们应该继续前进。” 猪八戒笑道:“师兄说话总是那么巧妙,但不知道妖精是否有过路的。”孙行者解释说:“你哪里知道,如果那山那洞的魔王设宴,邀请那诸山各洞的精灵来聚会,那就有四面八方的精怪都会来参加,所以他只是有心参加宴会,无心伤害人。这就是所谓的过路妖精。”唐僧听后,半信半疑地问:“师傅,这里是什么人在叫唤?”孙行者回答说:“师父就放心走吧,别理会那些叫唤的声音,现在这里可能真的有轿子和马车,但是没有人拉车。这里的一切都是为了迎接什么而存在的,所以我们只需要继续往前走就行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孙悟空和唐僧师徒三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遇到一个红云和红光之后的情景。通过这个场景,展示了唐僧师徒面对困境时的智慧和勇气。

诗中的红云和红光被描述为“红云散尽,火气全无”,这不仅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气氛,还象征着即将过去的不祥之事。随后,孙悟空的机智应对让唐僧感到安心,并指引他们继续前进。

诗中通过孙悟空的言辞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他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红云变化判断出是路过的妖精,而不是真正的敌人。这种观察力和判断力是他作为孙悟空的重要特征之一。

这首诗还反映了唐僧师徒四人在旅途中遇到的各种考验和挑战。尽管遇到了看似危险的情况,但他们最终还是克服了困难,继续前行。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是他们在取经路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这首诗以“唐僧道”开头和“行者笑道”结束,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还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他的智慧。

这首诗通过对师徒四人在旅途中遇到的红云和红光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智慧和勇气。同时,它也传达了坚持和乐观的精神,激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冷静和坚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